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眼下的黃河兩岸,柳枝吐翠、綠意盎然,正是播種綠色、播撒希望的好時節。
“地處黃河下游,工作力爭上游。”3月13日,隨著沿黃九市一體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暨生態保護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的號令響起,黃河下游山東段掀起了新一輪生態保護項目建設的熱潮。
“哪兒環境好,鳥兒最知道。”三月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遼天闊、水波粼粼,無邊無際的蘆葦隨風搖曳,成群結隊的鳥兒展翅飛翔。數據顯示,2020年自然保護區鳥的種類由初建時的187種增加到370種,去年又新發現白鵜鶘、火烈鳥兩種珍稀鳥類。
生態保護貴在久久為功。“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東營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亮點是濕地城市,最優先的任務是加強生態保護治理。”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説,為徹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東營規劃建設了蓄滯洪能力4000萬立方米的天鵝湖蓄滯洪區,去年6月底達到了蓄滯洪條件。現在接續實施二期濕地生態項目,包括水系連通、濕地修復、生態廊道建設。建成後,將有效提升項目區濕地與周邊水系連通性,恢復濕地生境異質性,改善中心城入海河流水質,凈化空氣品質,高品質推進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
樹立精品理念、嚴把建設標準,每建成一個項目,就是一處亮麗風景。“此次集中開工的高青黃河淤背區百里生態廊道建設項目,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質推進,總體呈現出投資體量大、生態價值高等特點。”高青縣自然資源局局長付會民介紹,該項目總投資8.5億元,主要建設生態景觀林1.05萬畝、土地整理3000畝、園林道路工程80公里,此外還將配套完善智慧景區數據平臺,提升林帶標準品質和景觀效果,建設黃河森林公園,打造“多樹種、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黃河生態廊道。
春天是綠化的“黃金時節”,搶抓施工有利時機,倒排工期挂圖作戰,早建成群眾就能早受益。“為確保黃河淤背區綠化提升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濱州市專門成立工作協調推進小組,加強領導、壓實責任,制訂方案、強力推進。同時,嚴格把好規劃設計關、苗木品質關、施工關、驗收關等每個環節,確保高品質建設。綠化工程完成後,將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後期管護,確保綠化成效。”濱州市自然資源規劃局二級調研員李永紅説。
山東大學生態學教授、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仁卿表示:“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建設,關係到黃河下游山東段的生態保護和生態安全,要重視和加強過程檢查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真正發揮項目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此次集中開工的東阿縣黃河沉沙池區生態保護修復及治理提升項目,在建設生態防護區的同時,還將建設農耕文化創意區,實施農業知識科普項目。聊城市委書記孫愛軍介紹,該項目建成後,可修復土壤8000畝,年收益6000萬元,既能防風固沙、涵養地下水源、改善周邊生態環境,還能促進特色農林産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
王仁卿認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應因地制宜,與鄉村振興、黃河文化、生態旅遊等緊密結合,使沿岸群眾受益,以調動更多主體的積極性,匯聚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的合力。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周連華表示:“對今年開工建設的390個重點項目,將跟蹤做好要素保障。統籌、整合資金,全力保障好黃河三角洲生態補水工程、黃河口國家公園、國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超算雲中心等重大標誌性項目。同時,根據國家最新部署要求,圍繞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灘區生態整治、水安全保障、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等重點方面,進一步謀劃完善項目儲備庫。”
和煦春風起,正是奮進時。隨著此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山東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攻堅之勢,正式拉開了更大力度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的序幕,朝著“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標加速邁進。(趙豐 趙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