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義務教育領域“我為群眾辦實事”有關工作開展情況。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重點介紹了今年我省義務教育領域十件重點民生攻堅事項。
制定一項規範 劃定辦學紅線
劃定“十五條”紅線,為學校辦學“立規矩”。3月份,出臺《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辦學基本規範》,探索建立“線索歸集—轉辦督辦”“流程指南—整改反饋”“動態監測—隨查隨訪”“量化計分—責任追究”系列配套制度,創新機制打出規範辦學“組合拳”。
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年內向各地轉辦違規辦學行為線索56例、督辦舉報4例,予以調查處理,有效維護了良好教育生態。
實施兩項行動 促進優質均衡
實施“強鎮築基”行動,帶動鄉鎮教育整體提升。3月份,省教育廳啟動了教育強鎮築基行動,主要是以提升鄉鎮駐地學校辦學水準為著力點,針對其存在短板弱項,靶向施策,重點打造,以此輻射帶動鄉村學校教育品質整體提高。遴選確定了65個省級試點鄉鎮,覆蓋鄉鎮駐地中小學226所,省級財政安排9000萬元予以專項扶持。
實施“強校擴優”行動,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以優質學校為著力點,通過組建教育聯盟、集團化辦學、區域間結對幫扶等,建立校際間、城鄉間、區域間的教育協作關係,促進黨建、管理、教研、課程、資源、師資、評價等一體改革、共用互通。比如,濟南市市中區組建20個基礎教育集團,學校覆蓋率達到100%。
推動三項改革 實現輕負優質
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立足學校教育教學“主陣地”,實施教育強課提質行動,制定出臺《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強課提質行動實施方案》,著力打造高效課堂、精品課程、優質課例,培育輕負優質的教學模式,練好學校教育“內功”。目前,一批教改成果已落地開花,省實驗中學等單位被遴選為新課程新教材國家試驗區。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保障入學機會均等公平。實施科學幼小銜接行動,小學實行“零起點”教學,對違背教育規律、過早開展知識教學的行為進行專項治理,堅決遏制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嚴格中小學招生管理,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一律實行免試入學,禁止通過考試、面試、面談等擅自附加任何條件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審批地範圍內招生,報名超過招生計劃的,通過電腦隨機派位錄取招生;所有高中學校禁止跨市域招生,堅決遏制跨區域、掐尖招生亂象,消除家長的入學焦慮。
深化“五項管理”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統籌推進落實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改革,將相關事項作為規範辦學監管重點內容。印發了作業統籌管理工作通知,細化我省工作措施。面向16萬義務教育家長調查結果顯示,全省“五項管理”成效達標率均在90%以上,認可學生學業減負成效的小學、初中家長比例分別達到97.87%、95.72%。
推出四項舉措 優化教育服務
建立常態化的學位資源供給機制,防止“入學難”問題反彈。組織各地編制完善了中小學(幼兒園)佈局規劃,制定年度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詳單。年內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分別達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42萬個,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持“動態清零”,幼兒園“入學難”問題基本化解。
推動課後服務提檔升級,為家長“幫管”又“幫教”。課後服務已經成為彰顯學校特色的“新名片”,成為“素質教育第二課堂”。截至目前,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實現了應開盡開、有需求的學生實現了應保盡保,惠及826萬名中小學生,部分學校課後服務充分挖掘自有師資、利用校外資源力量,供學生選擇課程達到100門以上。
義務教育招生“全網通辦”,實現孩子報名入學“零跑腿”。一方面取消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奇葩證明”“迴圈證明”“重復證明”;另一方面打通了戶籍、房産等居民數據資訊介面,以縣為主建設(升級)義務教育入學網上報名招生系統,利用資訊化手段提升便民服務水準,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今秋招生,所有縣(市、區)均實現群眾為適齡子女報名入讀義務教育學校“零跑腿”辦理,超過70%的縣(市、區)實現了報名“零證明”、資料“零提交”。下步,將爭取在2022年秋季招生工作中,除特殊類型外,100%實現讓家長憑一個身份證號碼為子女辦理報名、“零證明”入學。
關注關愛特殊群體,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機會。關注困境家庭兒童,將低保邊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學生、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特殊困難學生認定範圍,精準識別29萬餘人予以重點資助。關注孤困兒童,推動建成10所博愛學校,招收孤兒、困境家庭兒童等937名,予以集中食宿保障、個性化教育關愛等。 (本報記者 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