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義務教育領域‘我為群眾辦實事’有關工作開展情況”新聞發佈會。為優化教育服務,山東推出四項舉措。
建立常態化的學位資源供給機制,防止“入學難”問題反彈。有效應對生育政策調整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學齡人口結構性增長挑戰,會同公安戶籍部門對市縣兩級學位供給情況進行預警分析。組織各地編制完善了中小學(幼兒園)佈局規劃,制定年度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詳單。年內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分別達到240所、527所,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42萬個,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保持“動態清零”,幼兒園“入學難”問題基本化解。
推動課後服務提檔升級,為家長“幫管”又“幫教”。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出臺《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規範(試行)》,進一步健全完善課後託管工作機制,在學段上覆蓋所有義務教育學生,在保障上明確了多渠道經費保障措施,在激勵上明確了參與教職工補助政策,在資源上打開了第三方引進的大門,在內容上由“託管服務”向“素質教育”提升,全方位推動課後服務擴面提質、提檔升級,課後服務已經成為彰顯學校特色的“新名片”,成為“素質教育第二課堂”。截至目前,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實現了應開盡開、有需求的學生實現了應保盡保,惠及826萬名中小學生,部分學校課後服務充分挖掘自有師資、利用校外資源力量,供學生選擇課程達到100門以上。
義務教育招生“全網通辦”,實現孩子報名入學“零跑腿”。著眼解決群眾為子女報名入學提交資料多、跑腿排隊難的問題,一方面取消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奇葩證明”“迴圈證明”“重復證明”,另一方面打通了戶籍、房産等居民數據資訊介面,以縣為主建設(升級)義務教育入學網上報名招生系統,利用資訊化手段提升便民服務水準,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今秋招生,所有縣(市、區)均實現群眾為適齡子女報名入讀義務教育學校“零跑腿”辦理,超過70%的縣(市、區)實現了報名“零證明”、資料“零提交”。
關注關愛特殊群體,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機會。關注貧困家庭兒童,將低保邊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學生、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特殊困難學生認定範圍,精準識別29萬餘人予以重點資助。關注孤困兒童,推動建成10所博愛學校,招收孤兒、困境家庭兒童等937名,予以集中食宿保障、個性化教育關愛。關注殘疾兒童,聯合省委編辦等6部門出臺特殊教育部(班)、特殊教育幼兒園、特殊教育學前部(班)3個設置指導標準,為中小學、幼兒園和醫療、福利、康復等有關機構實施特殊教育提供政策支撐,特殊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填補了山東省特教工作一大空白。(閃電新聞記者 葛一凡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