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管理學院人文學院講師崗位一呆就是20年的李衛,去年被率先評上了教學型副教授,成為學校人才評選機制改革的受益者之一。對於諸多像他一樣教學紮實、成績突出的老師,山東管理學院在培養與評審機制上打破常規、銳意改革,打開了一線教學突出人才的上升通道。
像李衛這樣的大學老師不乏其人,他們儘管熱心教學,注重實踐,課堂教學表現突出,深受學生歡迎,卻不擅長寫論文、做科研,以致遭遇職稱晉陞天花板,在講師崗位上進入漫長的“平臺”期,無階可上。針對問題,山東管理學院率先探索實施了教學型教授、副教授的“先培後評”新模式。
教學型教授、副教授是指堅持在一線教學崗位上的突出人才,對他們的培養、選評有一個完整、科學過程,主要體現在三個環節上,依序展開——個人提前申報,學校從中擇優入圍;入圍者需經過兩年培養,培養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完成情況被嚴格、細緻評價;兩年期滿驗收,評審晉陞。
兩年培養期是關鍵環節,山東管理學院對此制定了“四三二一”的培養內容和評價標準:被培養者需通過“四項”基本考核,包括課程建設考核、教學過程考核、教學模式改革、班主任工作考核;完成課時數、課程門數、班主任工作等“三項”基本任務;實行師德師風問題和綜合評教低於前40%的“兩個”一票否決;達到“一項”基本標準,即課堂教學品質綜合評教結果必須名列前25%。
兩年培養期滿後,學校予以業績考核驗收,驗收通過後納入學校職稱評審程式,由評委會評審決定晉陞。
“這一機制打破人才選評的常規,實現了職稱晉陞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同時也使教書與育人、過程式考核與終結式評審、注重教學成果與注重教學效果有機結合,具有多維效應。”山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馮慶祿表示。
在包括教學型教授在內的人才評審環節上,山東管理學院同樣突出教書育人實績,打破常規,實施了“實名制、雙評價、雙負責”的評審責任制。他們一改以往匿名評議表決模式,實行了“實名制”,即每位評委都要在自己的評選票上簽上自己的名字,既有據可查,又加大了評委的責任心、責任感。評委會由黨委成員和教授組成,實行黨委、評委“雙評價”,對人才既評“才”也評“德”,也使評委評教選才的同時,接受黨委的考驗考察。對於人才的選拔、晉陞結果,黨委、評委“雙負責”。
這一機制,不但使個別責任心不強,投關係票、人情票的評委被棄用,也確保了人才品質,為黨選才、為國育人,同時使一批教學紮實、成績突出的教師得到了平等競爭機會,脫穎而出。
除了人文學院的李衛之外,山東管理學院還有7名年輕教師被破格晉陞為副教授。(來源:山東管理學院 作者:韓寧 潘峰 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