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對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實施情況進行專題詢問,多部門負責人進行了現場答覆。
“項目建設就是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落實相關一系列規劃的關鍵抓手。”在專題詢問會上,記者了解到,今年濟南市篩選確定了總投資1.6萬億元的300個市級重點項目,爭取在生態保護、黃河安瀾、現代産業等重點領域儘快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3月,濟南市承辦了山東沿黃九市一體打造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暨生態保護重點項目開工活動,全市共開工建設生態保護類重點項目24個,總投資92.2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市一批跨河通道開工建設,“萬里黃河第一隧”正式貫通;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産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等産業園區載體加快建設,累計簽約引進項目79個。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濟南正式從大明湖時代進入黃河時代。針對濟南跨黃大橋數量不足,南北兩岸交通出行不便的問題,市城鄉交通運輸局局長賈玉良表示,市城鄉交通運輸局會同相關部門,編制了高品質的跨河通道規劃,除了已建、在建的跨黃通道,到“十四五”末,濟南要在全市建成26條跨黃通道,新增10條跨黃通道。其中,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沿黃42公里段,共建通道14條,平均間距3公里。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創濟南被放在“五個濟南”之首,也凸顯了科技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品質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作為山東省的省會,濟南科創基礎良好,特別是近年來,高水準建設齊魯科創大走廊、推動科教産教融合、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濟南的科創集聚效應明顯增強。“目前,濟南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總量到了3029家,現在入國家庫的小微企業數量達到了2600家。”市科技局局長呂建濤説。
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高起點編制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黃河流域水環境品質改善總體方案,以及各環境要素的專項治理方案。高品質篩選了一批重點治污減排項目和生産工程,還高效率組織了水、氣、固體廢物排查整治,經過系列治理,今年1至5月份,濟南市PM2.5平均濃度平均改善了27%,國控斷面水質百分之百達標,土壤環境和危險廢物管控環境形勢穩定,整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針對如何做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市城鄉水務局局長李季孝表示,目前濟南市在全省率先消除了劣五類水體,主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達到了每天140萬噸,同時,“十四五”期間,濟南市繼續推進泉水直飲工程,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管護長效機制,確保工程建得起、用得好、常受益。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凝聚了中華文化精髓,也是展示中華文明和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如何打造黃河下游“黃河文化”名片?
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郅良表示,“十三五”期間,濟南市對大量文物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和修繕,現存的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在強化文旅融合發展方面,濼口古鎮、宋風古城等大項目在濟南落地,黃河沿線183公里文旅帶的一些文旅大項目將會是推動濟南黃河沿線高品質發展的一個新的動能。”郅良説。
人大有監督,政府有回應。整場專題詢問幹貨滿滿,一項項務實措施推動了發展,此次專題詢問也必將對濟南市全面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濟南日報記者 郝磊 通訊員 王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