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家規模以上企業帶動營收超700億元
濟南人工智慧産業崛起新集群
近日,在濟南舉辦的首屆中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高端峰會上,濟南企業正在展示人工智慧應用成果。
核心閱讀
人工智慧在人們的生産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日,首屆中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高端峰會在濟南舉辦,專家學者、相關企業紛紛就中國人工智慧産業的發展展開熱議,一大批先進成果公佈。作為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雙區疊加”的濟南,在智慧製造、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機器人、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全國領先的優勢産品和應用場景。目前,在建設強省會的引領下,要素完備、開放包容的人工智慧産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
精準預測汛情保護文物建築
樂山大佛所在之處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之地。三江匯流,水勢兇猛,而這裡又是水上交通要道,古代經常在此發生船毀人亡的悲劇,先人建造樂山大佛,其實就是希望用大佛鎮減分流水勢。
近日,在濟南舉辦的首屆中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高端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介紹,2020年七八月份,四川多條江河洪水超標,洪水到達樂山大佛腳趾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洪水沒有繼續上漲,這背後是人工智慧在控制這些江河上的水電站。
目前,大渡河上有水電站20余座、岷江10余座、青衣江近10座。汛期,大渡河水電的智慧企業運用氣象水情大數據智慧測報技術,提前三天測準上下游水情,將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2米。
汛情來臨時,由於提前準備,削峰率超過80%,創歷史最大削峰率,將下游流域超100年一遇的洪水降為20年一遇,力保了樂山、宜賓等主要城市的汛情可控,減少了轉移人數,降低了災害損失。
2017年6月15日,大渡河上游丹巴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峰流量達4990立方米/秒,根據精準預報,提前騰庫,洪水期間瀑布溝發電量同比增加74.23%,削峰率達到40%。
精確控制汛期水位,增強發電量的背後是大數據對多個發電站聯合的調度。人們構建了大數據水情預報新模式,匯集105個水文、雨量自測站點,中國氣象中心、美國氣象中心和歐洲天氣中心等數據,周精度達到95%。
通過精準預報、梯級優化調度及實時智慧調控等技術,10餘年來大渡河累計增發電量94.36億千瓦時,增利24.32億元,避免或減少洪災損失約45億元。
專利數量全球第二
品質待提高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還體現在人們生活層面上。“這需要突破性創新,産品應用創新很重要,但是突破性創新更重要。”潘雲鶴説。
一般人認為,盲人需要導盲犬和拐杖,而不需要眼鏡。而在杭州舉辦的一場創新設計大賽上,一盲人眼鏡項目獲得金獎。眼鏡通過攝像頭,把看到的東西轉化為聲音告訴盲人,達到了拐杖的作用。視覺轉化為語音,這就是跨媒體的推理技術。
盲人戴著這個眼鏡,聲音會告訴他前面有沒有障礙、多大的坡度、有沒有臺階等資訊,並且可以精確地監測出盲人周邊的環境。戴上眼鏡,盲人可以看報,指到哪,眼鏡的攝像頭就會進行掃描,並轉化成聲音讀出來;不知道怎麼回家,眼鏡會通過視覺告訴盲人在哪,乘坐幾路公共汽車回家。
“國外企業的發展方向是機械導盲犬,用一個機械狗帶著盲人走,我們可以把這兩個比對一下,哪個會發展得更好,我認為盲人眼鏡更加聰明,可以獲得更多應用。”潘雲鶴説,此外,大數據智慧還可以輔助政府治理産業鏈。
目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人工智慧發展,美國在2016年發現人工智慧很重要,立即擴大醫學、圖像語音理解等方面的應用;英國在2017年發佈《發展人工智慧行動》,法國制定《人工智慧開發計劃》,德國2018年發佈《人工智慧戰略要點》……
我國早在2017年7月便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了重點發展方向:大數據智慧、群體智慧、跨媒體智慧、自主智慧系統等,主要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等領域應用。
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全球被引用最多的3530篇論文中,中國有1166篇,居第二位,美國1345篇,居第一位;全球被引用前100篇論文中,中國16篇、居第三位,美國59篇,英國19篇。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數量上去了,但品質還有待於提高。
在人工智慧專利方面,截至2019年底,百度以5712件專利申請位列國內第一,其後依次是騰訊(4115件)、浪潮(3755件)、華為(3656件)、阿里巴巴(3079件);微軟則以18365件專利申請量領銜美國,是百度的三倍以上。
産業規模超700億元 濟南已形成良好生態系統
根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在濟南發佈的《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産業地圖》顯示,2020年,美國人工智慧企業佔據全球總數的38.3%,中國緊隨其後,佔24.66%。中美兩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佔據全球半數以上,保持絕對競爭優勢。
中、美、英、加等名列前10位國家的人工智慧企業數量排名連續四年無明顯變化。儘管俄羅斯2020年人工智慧産業迎來發展熱潮,但對産業整體格局並未産生決定性影響。
濟南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大數據與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與高端裝備産業規模達到4000億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人工智慧領域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濟南在智慧製造、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機器人、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全國領先的優勢産品和應用場景,成功獲批建設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成為繼上海、深圳之後全國第三個“雙區疊加”的城市。
濟南先後培育人工智慧領域上市企業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0余家、獨角獸企業2家,華為、百度、科大訊飛、阿里巴巴等人工智慧頭部企業紛紛落戶,人工智慧産業鏈規模以上企業達到77家,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700億元,資訊技術服務産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濟南著力打造産業生態,在算力平臺、晶片、識別、傳感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中國“算谷”加快規劃建設,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浪潮AI伺服器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一,一批人工智慧孵化平臺、創新創業平臺、人才實訓基地等高層次載體正加速成型,要素完備、開放包容的産業生態系統逐漸形成。(文/圖本報記者 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