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五金”在長大
臨沂市河東區搭建平臺、整合鏈條、集約化發展,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去年,臨沂市河東區50家規模以上五金企業實現産值60.4億元,同比增長28%,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22.1%。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五金這樣的傳統産業,為何還能實現高速增長?
“這得益於河東區大力實施的産業轉型升級三年集中攻堅行動,我們按照平臺思維、全産業鏈視角、集約化發展的思路,讓‘小五金’長大,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走出了一條新舊動能轉換的‘河東路徑’。”河東區委書記雋新陽説。
五金産業是河東區的重要傳統産業集群,涉及生産、銷售、物流等多個環節,年銷售額超過110億元。但這個産業集群的4000多家市場主體,卻有3500多家是家庭作坊式的個體工商戶,使得産業發展受限于“小散亂”困局,科技含量低,低質化和同質化問題嚴重。同時,缺乏有影響的知名品牌,導致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偏低。
針對現狀和問題,河東區2019年啟動實施五金産業轉型升級三年集中攻堅行動,增創五金産業整體競爭新優勢,明確了“一園區、二市場、三平臺、四中心、五保障”的轉型升級重點,即規劃建設臨沂智慧五金産業園,其中包含山東華業魯藍表面科技生態示範園和金科·臨沂智慧製造科技城兩個子項目;提升臨沂五金城、臨沂鋼材物流城兩個市場;打造創新研發平臺、融資平臺、品牌運營平臺三個平臺;推進五金加工熱處理服務中心、電鍍中心、噴塗中心、檢測檢驗中心“四個中心”建設;強化領導、資金、人才、配套、督查五個保障。
其中,依照“生態集約、産城融合,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定位和“組團式佈局、片區化開發、産城化融合”的思路,河東區規劃建設佔地面積3860畝的臨沂智慧五金産業園。這個項目總規劃面積約1039畝,總投資超過80億元,包含了複合功能總部、智慧廠房等多種業態,以智慧製造、高端裝備等産業為主導,力求打造一個高效率的産業集群。項目全部建成後,預計可帶動就業近3萬人,帶動相關産業實現年産值約百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投資5.1億元,一期項目已經全部交付,有5家企業開始投産運營,還有20多家企業正在進行前期的廠房裝修和設備安裝工作。
4月29日,記者來到山東華業魯藍表面科技生態示範園,該園區規劃建設了350條表面處理生産線,其中90%以上的生産線是由外來企業投資的。山東魯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藍環保科技”)總經理浦建堂將這一園區稱為“共用平臺”。
魯藍環保科技的前身是一家傳統電鍍企業,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其全自動表面處理生産線,通過革新表面處理技術,使能耗降低54%,實現100%資源化迴圈利用。雖然手握行業先進的表面處理技術,這家企業卻選擇建設共用園區,與相關企業合作共贏。園區裏90%以上的生産線,都是與其他企業合力建設的,由魯藍環保科技提供關鍵技術,外來企業提供資金,同時還共用園區內的第三方檢測、融資貸款、環保設備、物流和生活配套等服務。
“以前是辦企業,現在是辦平臺。我們與相關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了整個産業集群的提質增效。”浦建堂介紹,目前,公司已經與17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這些企業中,有許多來自長三角地區。未來三年,預計將有100多家企業在這個園區落戶。
與表面處理企業的情況類似,在商貿物流環節,河東區建設了佔地面積836畝的臨沂國際金屬生態城項目,整合18家分散各處的鋼材類産品市場,實現集約化轉型之路。該項目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以鋼材大宗交易為核心,集智慧雲倉、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期貨交割、精密加工、智慧製造等先進業態于一體。
同時,為拓寬五金産品市場,適應“網際網路+”浪潮,河東區先後投資7.2億元對臨沂五金城進行了改造升級,容納現代化高標準商鋪2200家,成為江北最大的五金産品集散地。並依託山東萬寶電子商務創業園,建設臨沂五金網專業電商垂直平臺,解決五金産品銷售渠道流通不暢的問題。2020年,完成市場交易額120億元,其中線上實現交易額36億元。
全新的發展思路,激發了河東區新舊動能轉換的動力活力,助推了五金産業綠色轉型。在臨沂市2020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河東區獲得了一等獎的歷史最好成績,同時榮獲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單項獎第一名。(大眾日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 通訊員 陳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