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張忠:主旋律電影既要練好內功也要政策扶持

稿源時間:2017-02-21 08:23:49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段敬芳 責任編輯:王曉敏wangxiaomin
【摘要】2月1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和杜塞爾多夫舉行的第二屆德國中國電影節閉幕。在本次電影節上,由導演張忠執導的中國電影《燕振昌》參加展映併入圍競賽單元。

  2月1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和杜塞爾多夫舉行的第二屆德國中國電影節閉幕。在本次電影節上,由導演張忠執導的中國電影《燕振昌》參加展映併入圍競賽單元。日前,該片導演張忠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主旋律影片要佔有更大的“陣地”,除了要“練好內功”,更需要國家層面政策的扶持和激勵,同時培養國內觀眾良好的觀影習慣也至關重要。

  《燕振昌》是導演張忠繼《柴生芳》後創作的第二部英模題材影片。在回憶創作歷程時,張忠表示,每部電影作品從策劃到完成的過程都是非常艱難的。低成本的英模傳記類題材影片本身就非常難做,從劇本創作到整部影片的呈現,從組織拍攝到後期製作,從發行到行銷,資金就是很大的問題。此次攜《燕振昌》赴德國參加第二節德國中國電影節,張忠深有感觸,“《燕振昌》一共放映了四場,其中有兩場有主創見面會。每次的映後交流,觀眾都非常熱情和激動,原本二十分鐘的見面會,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觀眾還覺得意猶未盡。來看電影的觀眾有德國的,也有很多華僑,很多觀眾都是流著眼淚看完的,他們表示,通過觀看這部影片看到中國的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看到國內的新農村建設,他們感到非常欣慰。”

  在張忠看來,“主旋律電影”僅僅是一個中國特有的名詞。在美國及其他一些電影發達國家,主旋律電影就是主流影片。尤其是在美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影片都是“主旋律電影”,宣傳的都是美國的主流價值觀。由於中國早期的主旋律影片存在一些公式化、臉譜化的現象,而且不像商業電影那樣佔有比較高的影院排片率,很多主旋律電影的受眾範圍比較小。張忠認為,“其實中國現在的主旋律電影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像《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包括《燕振昌》、《柴生芳》,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這種敘事方式都是我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他們都是楷模,他們的故事本來就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我國的電影在製作方法和整個藝術表達上,已經完成了很好的轉變,很多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了。和電影發達國家相差比較遠的可能是在發行環節上。”

  在談到主旋律影片的現狀時,張忠坦言,低成本的英模傳記類題材影片在發行方面確實面臨一定的困境。“以《燕振昌》為例,影片上映時正值2017年賀歲檔,在一個月的時間裏,院線給我們這部影片留出排片的空間已經非常不錯了,相比較很多一日遊甚至半日遊的影片來説,《燕振昌》的發行已經算是成功了。”在觀眾的年齡構成方面,張忠透露,基本上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觀眾,年輕觀眾還是比較少的。

  張忠認為,英模類影片是有市場的,之所以不像商業電影那麼有市場,不是講故事的方法有問題,也不是表達方式或者製作手段有問題,主要原因在於現在觀眾的觀影習慣。現在國內的很多所謂商業大片,存在浮躁、搞笑、暴力的創作傾向。弘揚主流價值觀的電影,不一定符合“主流觀眾”也就是大多數觀眾的觀影習慣。對於如何助推中國英模類主旋律電影的發展,張忠表示,“應該從三個方面努力:第一,要‘練好內功’——在影片的創作方面,要與時俱進,加強、改進、創新講故事的方式方法,在製作上添加更多的新鮮、時尚的元素,在演員的組合上,更貼近觀眾的喜好。第二,是需要國家層面政策的支援和激勵。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廣電總局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優秀國産電影的舉措。第三,院線要‘醒悟’,這種‘醒悟’指的是要有所思考,要通過排片引導我們的觀眾養成好的觀影習慣。近年來,很多主旋律電影比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建國大業》、《百團大戰》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不僅是因為這些影片在整個劇作上非常用心,與我們國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和院線在排片上的傾斜都是分不開的。”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 中國網山東濱州熱線電話:【0543-3392777】 投稿郵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國網山東濱州微網志:http://weibo.com/ChinaBZ 中國網山東濱州網友群 :156647200

0
熱點推薦 體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