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東營6月27日訊(董嘉碩)15年的一貫制教育體制,小班化管理,高比例的師資配備,建成18年來,數以萬計的學子從這裡走出來,成為社會之棟樑。東營的英華園,這個有2000多學生規模的民辦學校,這的創辦人,66歲的現任東營市人大常委,董事長王保理,懷著教育保國之志,把這所他們熱衷的學校打造成了具有博學和英語等特色的教育教學基地,在黃河三角洲這片熱土上紮根發芽。
東營英華園學校成立於1999年,集幼兒、小學、初中、高中、職業中專、教育培訓于一體的全日制寄宿學校,東營市教育局直屬管理民辦學校,佔地面積達到210多畝,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文化立校,樹立“教學生一天,想學生一生”、“尊重差異、關注差異、發展差異”的育人理念,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先後榮得“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民辦教育先進集體”等200余項榮譽稱號。
王保理幹過民辦教師,他深知求學的不容易,家族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也促使他立志教書育人。上個世紀末,他有幸和東營市的老領導聊起辦所民辦學校的事,激發了他辦學興邦的大膽想法,讓他們一拍即合,資金方面,他找到了昔日的好友,一個台灣商人,於是,東營版塊上出現了英華園。
“英華園的創辦結束了東營沒有民辦學校的歷史。”每每説起這句話,王保理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和自豪。18年的辦學經驗中,王保理也飽受辛酸苦辣,社會上也不認可,他改變“民辦是為掙錢”等流言,抓品質,保教育,把掙來的錢再投入教育,使英華園得到了良性發展。正如他所説,一所學校,所有的教職工應為這所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做出貢獻,但事實是創業者創辦了這所學校,他們為這所學校做出了貢獻,而後來者卻認為我們就是衝著好學校來的,似乎後來者只有權力,而會失去義務,按照貢獻分配法則是公正、公平的,就是貢獻分配法則説貢獻好的依據。學校獲得的成績和遇到的困難不應該有旁觀者。他還説:我理想中的學校是我願意教書或者擔任校長的地方,是我希望後人能夠記得我的地方。他全身心的投入英華園的發展建設中,每一磚一瓦傾注了他的心血。
教學方面,他首先要求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融合發展,讓教師與家長成為真正的朋友,進而擴展校園的教育滲入力量,再校長寄語中,他這囑託全體教職工:“你們的手中是許多正在成長的生命,每一個都如此重要,每一個都如此不同,全都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夢想,他們都依賴你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為最好的個人和有用的公民。”他要求全體老師都要回顧一下自己從上學以來到現在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要求老師們認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需要的東西就應該教,書上有的要教,書上沒有的想辦法也要教,不管它考不考試。素質教育是王保理最關心的問題,他深刻理會公辦教育的優劣,民辦教育的優勢,抓後進,推前進。他不刻意給孩子佈置作業,他讓學生每週回家必須教會家長一個單詞,一道題,一個課本知識。
語言是環境,語言從孩子做起。英語是英華園特色教育的一個分支,自2002年以來,學校先後聘請俄、英、美、加等國的9名外籍老師教授英語,豐富的教學經驗,幽默、活潑、新穎的教學方法,學校要求上課説英語,吃飯説英語,使學生們受益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