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工程海洋鑽井公司走出去找“飯碗”

2017-09-15 10:10:31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魯歌 袁晟 王為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近日,勝利工程海洋鑽井公司第一批奔赴天津進行DL-17井施工的31名員工已完成開鑽準備工作,這是該公司今年第三支對外輸出勞務的隊伍。今天,在低油價寒冬期的新形勢下,他們順應改革潮水的推動,匯入到闖市場、創效益的滾滾洪流中。

  中國網山東9月15日訊(魯歌 通訊員袁晟 王為)近日,勝利工程海洋鑽井公司第一批奔赴天津進行DL-17井施工的31名員工已完成開鑽準備工作,這是該公司今年第三支對外輸出勞務的隊伍。

  40年前,從陸地走向海洋,勝利海洋鑽井經歷了痛苦的磨礪。今天,在低油價寒冬期的新形勢下,他們順應改革潮水的推動,毅然決然放下架子,匯入到闖市場、創效益的滾滾洪流中。

  競爭上崗搶飯吃

  前段時間,海洋鑽井司4名鑽井平臺員工因未能通過內部勞動力市場的培訓考核,不得不離開原崗位做待崗處理,這一決定也讓勞動力市場內近300名職工感到“壓力山大”。

  該公司所屬3條座底式鑽井平臺停工時間平均高達800天以上,嚴重的人員閒置和忙閒不均,給隊伍管理帶來較大壓力和挑戰,改革迫在眉睫。

  從去年開始,他們開始探索建立內部勞動力市場,將閒置崗位人員納入人力資源池,通過集中培訓考核競爭上崗,調整充實到有工作量的平臺和外委輸出勞務,做到崗變薪變,工資關係隨人走,200多人實現了重新上崗。

  “重新上崗後,比平臺待命期每個月多拿1835元,比滯留階段每月多拿2655元工資。”勝利四號平臺鑽工李慶增在勞動力市場考核中脫穎而出,從待命平臺去到了生産平臺,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同時也感到了競爭的壓力。

  放下架子找“飯碗”

  “天津陸地鑽井項目為期一年,以勞務輸出形式服務於2個鑽井隊,共輸出人員62人。”項目經理高雲奎已經不是第一次帶隊出征陸地井隊了,此前,他曾經帶領60多人的隊伍遠赴山西進行地熱井和煤層氣井鑽井施工。

  放下架子才能找到飯吃。海洋鑽井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這個公司過去一直走著高端發展的路線。但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海洋鑽井市場急劇萎縮,工作量減少過半,外部市場更一度銳減為零,今年僅有三分之一的平臺還在生産。市場“極寒期”使得他們沒有了挑剔的資本,過去不願幹不想幹的活,現在都成了“香餑餑”。

  先在市場競爭中活下去成了公司黨委一班人的共識。痛定思痛,一系列鼓勵闖市場的辦法和獎勵制度相繼出臺,一系列機構和人力資源改革方案在市場倒逼中實施。海洋鑽井公司領導、機關科室走訪基層調研宣講、徵求意見,全員轉觀念、拓市場、創效益的合力不斷匯聚。

  2015年,他們與民企牽手,抽調62人的隊伍赴山西陸地打井,還組建5個標準化班組赴黃河鑽井輸出勞務50人次。2016年,他們向新疆塔裏木公司輸出鑽井工37人、運輸司機6人。今年,海洋鑽井公司先後與塔裏木鑽井公司、東營市陽光公司、科利達公司合作,輸出包括會計、汽車駕駛員、鑽井工等多個崗位共計80余人。近3年,海洋鑽井累計向外輸出勞務近300人次。

  發揮優勢拓市場

  今年2月,海洋鑽井公司與中集來福士船廠簽訂了總額200萬元的鑽井平臺綜合調試技術服務項目合同,負責一座300英尺鑽井平臺的船用系統、鑽井系統調試及大型試驗。過去這些只由國外專業團隊掌握的核心技術,如今得到了國內最大平臺建造商的青睞。

  實際上,負責該項目的是新勝利五號鑽井平臺建造組,兩條平臺性能相近,作業水深相同,可以在人員不增加的情況下相互兼顧,不僅可以取長補短,還同時鍛鍊了隊伍,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從海洋石油工程到海工裝備管理、技術輸出,海洋鑽井39年經略海洋累積的技術管理優勢拓展了非油業務新領域,開闢了一片轉型發展,打造高端的“藍海”。

  2016年4月,海洋鑽井公司經理收到上海海洋局發來的感謝信,第二期南海區塊錄井技術合同完美收官。

  兩年多來,該項目累計創收過百萬元。繼與上海局成功合作後,海洋鑽井地質又與馬來西亞雲頂集團、山西富地柳林公司簽約,成功推開了國內反承包和民營企業合作的大門。

  有著“國際石油工程奧林匹克賽場”的沙特,是世界石油工程競技最為殘酷的“賽場”。2014年,郭家慶等14名海洋鑽井職工被選派到勝利沙特項目部工作,邁出了海洋鑽井高端管理輸出的第一步。

  司鑽出身的郭家慶,克服語言不通、設備不適應、標準不熟悉等道道難關,翻譯現場資料1000余項,整改現場問題589項,終於得到了甲方的肯定,成為SP154隊的第八任平臺經理,並於今年7月成功競聘成為鑽井總監。而同郭家慶同批進入沙特的欒治星也成為了SP167鑽井隊的平臺經理。

初審編輯 楊迪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