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應酬文化調查:部分學生稱聚餐成負擔(圖)

2016-03-04 10:51:16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在受訪大學生中,69.2%的學生表示校園內的聚會活動受到“拼酒等社會風氣或其他流行文化”的影響,發起者結賬、AA制、輪流賣單成為主要的結賬方式。

\

29.31%的受訪者聚會頻率達到每週兩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級佔63.52%。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在受訪大學生中,69.2%的學生表示校園內的聚會活動受到“拼酒等社會風氣或其他流行文化”的影響,發起者結賬、AA制、輪流賣單成為主要的結賬方式。

  踏上離鄉返校的列車,何凱才回過神兒:半年來,自己省吃儉用從生活費裏攢下的錢一個假期就花光了,這1500元錢幾乎都用於聚會支出。

  然而寒假的結束似乎並不意味著“聚會頻繁期”的終結。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向460位大學生發放問卷,29.31%的受訪者聚會頻率達到每週兩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級佔63.52%。所有受訪者中,38.08%的大學生在聚會社交方面的開銷佔生活費的比例超過30%。

  同學間的頻繁聚餐已成負擔

  溫是湖南一所高校大三的學生。大學伊始,她就加入了多個學生組織、社團,課餘生活充實豐富。她坦言自己有非常多的聚餐,畢業季尤甚。“週末就不得空,趕場子似的。”溫解釋,各個組織、工作部門之間都會不定期聚餐。她覺得這種現象在各高校已經普遍存在。

  她笑稱自己本來就是個經常“吃土”的人,儘管聚餐通常都是AA制,每單消費每人平均50元左右,但湊多了也是不小的開銷。

  在溫看來,有的聚會是必要的,大家也經常吃得、玩得很開心,但有時她覺得聚餐理由“實在太牽強”。比如在社團中,其他部門聚餐,那自己的部門也會“跟風”聚一聚。她毫不避諱地承認,有些自己真的很不願意參加。“本來大家就忙,有時學長學姐還不會給錢,我們來分攤他們那份,所以很煩啊。”

  何凱家在南方的一個小城,3年前前往哈爾濱讀大學。由於學校暑假短寒假長,因此他只有寒假才會回家。親朋好友一年不見,何凱的“檔期”在回家之前就被排滿了。除了大年廿九到正月初六,他幾乎每天都要在外“應酬”,甚至還會有夜宵。父母都調侃他為“大忙人”。

  何凱還記得回到家的當晚,父母特意為他做了一桌子好菜,本來要和高中好兄弟聚餐的何凱不好意思拒絕父母的心意,在家吃完後又匆匆趕到飯店吃第二頓晚飯。“男生之間聚餐少不了酒。”何凱有時候也不情願,“但是圖個氣氛,不喝就太不給別人面子了。”一箱酒,一桌菜,何凱本來在家就吃飽了,大家都顧著喝酒談天,滿桌的菜只動了幾筷子而已。

  這場聚會的組織者也是請客者,何凱他們都對這種聚餐模式習以為常,當天散夥前又定了第二天的飯局。“我們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輪流請客,這次你請,下次我請。別人都請客了我肯定也要回請。”不管吃多少,何凱他們點菜都特別大方,用他的話説就是——“有面子”。

  從發小、小學、初中、到高中,一場又一場聚會讓何凱覺得“心好累”。有時他著急去下一場聚會,而上一場的還沒散夥,何凱不好意思提前離開,兩邊都要應付著,“打遊擊戰似的,本來好好的聚會現在覺得成了負擔,還怕得罪人。”

  除了聚餐之外,去KTV唱歌、打牌也成了何凱這群人的聚會方式。操著一口地道的家鄉話,幾人成群湊一桌麻將或是鬥地主,有時玩到晚上九十點都還意猶未盡。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