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今日上午10時舉行吹風會,請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喜武、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介紹《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
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公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這一千呼萬喚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終於面世,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指明瞭方向。中新網記者梳理10條幹貨,帶您看懂新一輪國企改革。
看點一
國企改革時間表:2020年取得決定性成果
【內容】
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更趨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善於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幹企業,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解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有企業在持續的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運作品質和效益明顯提升,但同時壟斷腐敗、低效高薪等爭議也為外界詬病。隨著方案的公佈,國企改革的時間表和主要目標均已明確,上述問題有望在新一輪國企改革尋得突破。
看點二
分類推進改革:國企分為商業類、公益類
【內容】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提高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解讀】
這是官方首次正式明確將國企分公益類、商業類進行改革。這也意味著,新一輪國企改革將首先給國企分類。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分類改革有助於提高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避免了過去“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弊端,不同類型國企有著不同的目標和考核方式,也有助於提升國企的活力。在分類基礎上,預計商業類國企將進一步向民企等多種所有制資本敞開大門,國企的並購重組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看點三
國資監管由“管企業”轉向“管資本”
【內容】
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産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國有資産監管機構要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科學界定國有資産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
【解讀】
“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這被外界視為本輪國企改革最大的亮點之一。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國資改革專家李曙光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以管資本為主”是國資監管思維的一大變化和進步,表明國有資産監管機構將更多扮演“老闆”的角色,而不是“婆婆”的角色,原來“管人、管事、管資産” 管理風格將會改變,不再過多干預企業經營的事務,而是主要關注國有企業增值保值、做強做大做優,強調國有資本功能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