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當前位置: 生活頻道 詳情

安化縣:人才助力備春耕 技術服務打頭陣

中國網 |    發佈時間:2024-03-29 19:13:14.0 |

“這兩天溫度高,土地墑情好,水稻長得快,我們得抓緊時間,爭取在這周鋪好秧盤!”3月27日,在冷市鎮馬橋村集中育秧基地,水稻育秧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農戶們在冷市鎮鄉村振興人才服務站助農服務隊的指導下,擺放秧盤、撒種覆土、搭棚覆膜,為今年的早稻生産播下希望與豐收的種子。

(助農服務隊在馬橋村集中育秧點指導服務春耕生産工作)

“今年,我們組織村民分別在馬橋村和南華村設置了2個育秧點進行集中育苗,預計3月底前全面完成育秧工作,力爭完成早稻種植3240畝的目標。”助農服務隊一名隊員介紹道。

以科技創新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是農業高品質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而實現農業創新驅動發展,關鍵要靠“人”。近年來,冷市鎮依託鄉村振興人才服務站,動員28名具備一定農業技術的黨員、産業帶頭人、鄰長成立10支助農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切實發揮新農人技術優勢,為農戶送勞力、送技術、送服務。除了帶動新農人助力之外,還注重以新技術賦能農業生産,引導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採用綠色、高效的智慧化育秧設備,推廣水稻生産機械化示範基地和工廠化育秧,將育秧過程從水田搬到“廠房”,使農業機械化生産水準得到大幅提高,為早稻生産打好頭陣。

(南華村集中育秧工廠正在進行秧盤育苗)

走進南華村暢慧農機農技種養專業合作社的集中育秧工廠,一條智慧化的育秧機流水線正在不停地運轉,擺盤、裝土、撒種、覆土到育秧盤“成品”,一氣呵成,盡顯“科技范”。2021年政府成立了鎮上首個集中育秧工廠,每年可育秧盤7萬餘只,可插水田1500畝,今年該工廠轉化為助農服務隊的機械化助農基地,目前工廠工人紛紛加入助農隊伍,“手把手”為農戶集中育秧600畝,為30余名農戶傳授智慧化育秧技術。“鄉村振興人才服務站+新農人+新技術”的模式,有效節省育秧時間,提升育秧品質,村民對農業生産信心越來越足,熱情也水漲船高。(文/謝佳妮 盧昊宇 圖/冷市鎮提供)

來源:中國網生活

作者:

責任編輯:劉武國

熱點關注

鏡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