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當前位置: 生活頻道 詳情

新絳縣:千年古城的新體驗 —“五一”假期絳州署景區活動走筆

中國網 |    發佈時間:2024-05-05 21:28:03.0 |

穿漢服遊景區人流如織、看表演賞古跡沉浸其中、品美食賞非遺樂趣無窮......“五一”假期,絳州署景區推出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遊客踏入景區,便可在此飽覽古建風貌、感知厚重歷史、領略特色民俗。

絳州署景區位於絳州古城西部高垣之上,由絳州署衙、絳守居園池、絳州三樓、城隍廟組成,集聚絳州古城建築之精華、文化之厚重,是千年絳州歷史發展的見證和文化展示的窗口,也是集文物遺産活化、人文風情體驗、歷史文化傳播于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其中絳州鐘樓、鼓樓、樂樓和絳州大堂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絳守居園池為全國重點公園,是我國現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園林。

“看景”到“入景”

仙裙飄飄、團扇遮面,行走于絳州三樓,聽晨鐘暮鼓、賞歷史古跡、品戲曲佳音,只一剎那,便恍若置身隋唐、漫步宋元......5月1日一天早,家住縣城的張琨身著漢服,與朋友一起打卡景區。

在絳州署衙門前,遊客們正在一排排琳瑯滿目的漢服中穿行挑選。租售漢服的工作人員説:“進入景區,許多遊客都會先換漢服、做粧造,讓自已獲得更好的沉浸體驗。”

用張琨的話説就是——穿著漢服、腳踏青石,好像真的“穿越”回了古代,感覺新奇有趣。

服裝只是第一步,如何讓體驗更覺“沉浸”,讓遊客真正從“看景”到“入景”,則要看怎樣更接“地氣”樂樓之上,由新絳蒲劇團帶來的地方戲曲名段—《狸貓換太子》表演正酣,絳州大堂外的七星坡上坐滿人人,演員唱得投入,觀眾聽得動容,樂聲、曲聲、叫好聲聲聲入耳,現代與歷史在這裡交織定格;

廟會街區,長度只有百餘米,從南到北用不時不超過5分鐘,但遊客平均停留時長能達到40分鐘。倣古布景、特色小吃、傳統手工讓遊客流連忘返。

“古建”獲“新生”

今年年初,經省文旅廳評定,絳州署景區正式進入國家4A級旅遊景區行列,讓古城迎來發展新機遇。

今年70多歲的老人李大爺感嘆:“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絳人,小時候就在縣城裏讀書,那時的三樓還很破舊。這幾年再來景區遊覽,最大的感受就是—這些名跡被修繕還原一新。”

老人的話確有印證。近年來,新絳縣委、縣政府把絳州署景區作為絳州古城核心景區重點打造。對鐘樓、鼓樓、樂樓、大堂等文物古跡進行了保護修繕,建成了六曹、唐代絳州、二堂議事場景原、元代古建築、考古遺址等九個展廳,充分展覽唐代州級基層吏治文化。

除了對文化的深度挖掘,今年,遊客們普遍反映,景區的服務品質讓人眼前一亮,增建的7000余平米停車場讓解決了景區交通擁堵問題;一類旅遊廁所乾淨衛生,讓遊客沒有“後顧之憂”;完善了考古遺跡景物介紹牌44個,古樹木介紹牌103個,增加了交通標識牌、全景圖、導覽圖、指引牌等23個景區形象不斷提升。

“引流”樹“品牌”

在中國現存最早的隋代州府園林絳守居園池,月季、玫瑰、芍藥花爭相開放、姹紫嫣紅,成為遊客必來的打卡拍照“網紅地”。

城隍廟前,國家級非遺—絳州鼓樂精彩亮相,大氣磅薄、氣勢宏偉的演繹讓在場遊客無不心潮澎湃,紛紛鼓掌喝彩。

展出的絳州澄泥硯、雲雕、漆器、木版年畫等非遺産品,憑藉其複雜的工藝、精美的製作和蘊含的文化,讓遊客感受到千年古城的獨特風韻。

近年來,從“絳州古城中國年”文化旅遊主題活動、百名記者走進絳州古城,到“絳州大堂昇堂審案”,蒲劇、皮影等各類傳統表演,再到絳州澄泥硯、木版年畫等非遺産品展示,一系列特色蘊含新絳特色、展現古絳文化的內容,受到了遊客的一致好評,也讓景區收穫了不少“流量”。

“我們正在努力將澄泥硯、絳州鼓樂等具有代表性的新絳傳統文化符號融入景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景區賦予更多內涵,樹立特色品牌。”新絳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任俊生 李玉婷 圖/新絳宣傳部提供) 

來源:中國網生活

作者:

責任編輯:劉武國

熱點關注

鏡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