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恐怖法案》背後文章大

    10月29日,《恐怖對策特別措施法案》(簡稱《反恐怖法案》)在日本參院全體會議上獲得通過,從即日起,該項法案成為日本的一項正式法律。對於該法案的通過,首先應肯定它有一定的正面意義,因為恐怖主義畢竟是一種全球性“公害”。然而,我們同時也應當看到,該法案的背後大有文章。

    這項法案從提出、審議到最後通過,可以用“異乎尋常”這4個字加以概括。

    首先是該項法案的內容,它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特點:1.擴大了自衛隊的活動範圍;2.開闢戰時派遣自衛隊的先例;3.放寬了自衛隊武器使用標準。也就是説,這項法案以反恐怖為由,對日本的和平憲法提出了異乎尋常的多方面的嚴重挑戰。

    此外,這項法案獲得通過的速度之快也是異乎尋常的。首次在戰時向海外派遣自衛隊,這無疑是對本國“專守防衛”政策的正式放棄,是日本安全政策的重大轉折,就是這樣一項事關日本未來走向、而且本應該最具爭議的法案,從提出到通過僅用了25天的時間。連日本媒體也承認,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速度”。

    然而,這樣一項異乎尋常的法案以如此異乎尋常的速度獲得通過,其理由卻冠冕堂皇且令人生疑。

    “911恐怖事件”發生後,日本數小時內即向美國表示要全力支援,政府人士稱“這絕非他人之事,日本不可隔岸觀火”,為了保衛“全人類的和平與自由”,日本要“為國際社會作貢獻”,儼然一副大義凜然、仗義執劍的姿態。與此同時,日本緊鑼密鼓地進行《恐怖對策特別措施法案》等相關法案的起草工作,以便為自衛隊戰時出兵海外創造法律依據。然而相比之下,在國際反恐怖的“第二戰場”,即查封凍結恐怖組織和個人的資産、尤其是在本國的議會上批准聯合國有關反恐怖活動的《制止為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方面,日本的動作則明顯地慢上一拍甚至幾拍,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惟有日本尚未簽署上述公約。這便不能不使人對日本的動機産生懷疑。

    其次,日本執意要將自衛隊投入戰火之中還有一個理由,即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一定要是“看得見的”。換句話説,不出兵不足以體現出日本的國際貢獻。這些話的確是有所指的。1991年海灣戰爭時,日本政府向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提供了130億日元的資金援助,但未獲得有關國家的“評價”。可是,退一步考慮,如果日本真的那麼為他人著想、為天下著想,又何必那麼在乎那些所謂的“評價”。更何況,日本以往的和平努力也未必就“看不見”。一位名叫菲特拉特的阿富汗學生日前接受日本記者採訪時便指出,“日本迄今一直在為難民的救助工作付出努力,對此我們深表感激。但願這次日本也像以往那樣,僅限于純粹的救援活動。”如此看來,問題似乎不在於是否“看得見”,關鍵在於日本另有“想法”。

    此外,日本還有一塊“擋箭牌”,那便是來自美國的“外壓”。該項法案的擬議階段,日本的《朝日新聞》曾作過一次民意調查:在如何對付恐怖主義的問題上,60%以上的日本國民贊成與美聯手,但涉及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的問題時,贊成的為42%,反對的為46%。而且在放寬自衛隊員武器使用限制的問題上,也有一半以上的人(51%)表示反對。為了使該法案在國會上得以順利通過,日本這時便把美國推到了前面。一時間,“美國要求日本如何如何”、“日美安保條約的特殊性如何如何”……這類説辭不絕於耳、充斥報端,好像這一切完全是美國強加在日本身上的,日本這樣做似乎是身不由己的。然而也許是過於站不住腳了,日本駐美大使柳井俊二日前終於承認:“海灣戰爭時,日本的確是在各種壓力下採取行動的,但這次完全是日本自主決定的,從一開始日本便在考慮能夠做些什麼,就在這同時,美國也向日本有所表示。”

    由此可見,該法案的通過完全是日本擴軍、改憲勢力的一次不失時機的主動舉措,同時也是日本近年來經濟蕭條、民心失衡、政治右傾化以及國際大環境的變化等綜合因素的必然體現。而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發展趨勢上,該法案的通過應該僅僅是個開端,日本的擴軍、改憲的步伐大有加快之勢。對此,我們應保持高度警惕。

    

    《中國青年報》2001年10月30日


日本兵出海外,用意非同一般
日本自衛隊鮮為人知的“七個世界第一”
日本:中國鄰近潛在的軍事強國
日本先頭部隊可能在11月8日前出兵!
孫玉璽:日本對在軍事領域發揮何種作用應謹慎行事
日本自衛隊要走出國門!
——社科院日本對外關係室主任金熙德訪談錄
日本海外派兵的三大“新突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