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間諜衛星王國 日本想統攬亞洲新世紀天空

    海灣戰爭、阿富汗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偵察、通信、導航、氣象等衛星系統在奪取戰場資訊優勢、直接支援部隊作戰、提高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已成為打贏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至關重要的裝備。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從中看到了軍用衛星的巨大價值,開始謀求發展軍事航太能力。

    一、構建立體偵察預警系統,躋身宇航大國行列

    伊拉克戰爭實踐證明,美軍能取得速戰速決,得益於軍事太空偵察優勢。日本航空自衛隊一直將提高空中偵察預警能力作為其建設的重點。目前,日本預警、偵察、電子干擾、救護飛機約75架,主要有E-2C預警機,RF-4E/EJ戰術偵察機(26架),EC-1電子干擾機,YS-11E(L)等。航空自衛隊已裝備4架E-767空中指揮預警機,均部署在東京附近的濱松基地,主要擔負首都的防空警戒任務。為加強日本全境的預警能力,日本將在未來幾年內再購買6架,力爭在2010年前後形成實戰能力。航空自衛隊裝備的13架E-2C預警機主要負責北部、中部和西部空域的警戒巡邏任務,緊急情況下擔負24小時不間斷的巡邏任務。為增強其完成臨時性任務的能力,日本將投資12億美元,對現役的E-2C型預警機進行大幅度改進。為提高對隱形飛機等小型目標的探測能力,航空自衛隊還已于2002年採購了J F P S-4型雷達。到2020年前後,日本將進一步加強天基軍用偵察和軍事通信能力,能夠建立和使用包括偵察監視、通信廣播、導彈預警、導航定位和氣象預報等種類齊全、功能強大的軍用航太體系。日本自衛隊已初步建成以三軍 C4I系統為基礎、以防衛廳C4I系統為核心的指揮控制體系,基本具備了全境和全手段立體通信能力,並且可對日本超高空、空中、海上、水下進行24小時的不間斷監視與監聽,預警範圍為3000~4000公里。

    迄今為止,日本已有5名宇航員上天,但搭乘的都是別國的宇宙飛船,日本方面希望通過發射自己的載人飛船,躋身宇航大國行列。日本三個宇航機構最近聯合編制了宇宙開發設想,計劃在2020年度利用無人水準起降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日本設想,自動操作的無人起降機首先負載著宇宙軌道飛船像飛機那樣水準起飛升空,飛船將在大氣層與起降機分離,然後依靠自己的動力在軌道上飛行。日本計劃發射的宇宙軌道飛船全長30米,主翼寬14米,重130噸,可以乘載5至8人。用來發射飛船的無人起降機全長65米,主翼寬30米,重140噸。經過反覆實驗之後,日本宇航機構將在2017年之前完成軌道飛船的性能實證飛行,正式發射時間被定在2020年。

    二、想統纜亞洲地區天空,頻頻發射間諜衛星

    日本由於一直是利用本國的民用對地觀測衛星、氣象衛星和購買外國的商用衛星圖像進行情報分析,並直接利用美國提供的導彈預警資訊為軍事服務。但日本防衛廳認為,這樣容易受到有關國家的限制,即使是作為日本軍事盟國的美國,當美方蒐集的情報可能引起美日國家利益矛盾的時候,美國方面就不會向日本提供這些資訊,而且有關國家通過日本選購的商用衛星照片就可以判斷日本關心的領域和內容。日本一直在醞釀研製部署專用的軍用航太系統。

    日本早在1985年就開始為研製軍用衛星造輿論。1996年5月,日防衛廳提出發射獨立的偵察衛星,以加強對近鄰各國軍事形勢的情報蒐集能力。1997年日本防衛白皮書提出把用於通信、導航、偵察監視的衛星系統作為“特別關注”的重點加以發展。1998年11月,日本以朝鮮1998年8月31日進行了飛經日本上空的中程彈道導彈試驗,而日本事前一無所知為藉口,決定發展獨立的偵察衛星系統。 1999年4月1日,日本專門設立了“衛星資訊蒐集委員會”,以研究研製、使用偵察衛星帶來的相關問題。2001年4月2日,日本又成立了偵察衛星辦公室,以推進日本的偵察衛星計劃。2003年2月,日本H-2A火箭發射升空的一顆偵察衛星。該偵察衛星的圖片拍攝能力將次於美國的商業衛星,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伊克諾斯”衛星,其主要原因是衛星拍攝地面目標時調焦能力的不足。 日本為研製本國的偵察衛星已經投資約2500億日元,偵察衛星設計用於收集北方鄰國的軍事資訊,尤其是朝鮮。 朝鮮于1998年試射“大浦洞-1”型導彈,導彈飛越日本列島上空,令日本大為震驚。隨後日本政府決定建造間諜衛星,加強對朝鮮等國家的監視。日本3月28日發射了一顆光學偵察衛星和一顆雷達偵察衛星,其中光學偵察衛星的解析度為一米,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分辨直徑為3米,並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偵察和一定的識別偽裝能力,年內還將發射工程軍用偵察衛星。預計到2010年前後,日本將具有自主的天基軍用偵察和軍用通信能力。5月26日,日本政府決定,將於9月10日再發射兩顆間諜衛星,以與3月28日發射的兩顆衛星組成一個完整的情報處理系統。這兩顆衛星分別是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光學衛星搭載有望遠鏡和數位像機,彩色攝影可識別地面5米大的物體,黑白攝影可識別地面1米大的物體。雷達衛星可自動發射電波,然後把地面反射回來的信號合成黑白圖像,識別度南北方向為1米,東西方向為3米。這兩顆衛星和3月28日發射的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組成一個系統。每顆衛星距地面約500公里,由南向北每天繞地球運作約15周。4顆衛星各司其職,分別對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每天至少拍照一次。據悉,衛星拍攝的圖像資訊將由位於北海道苫小牧市、茨城縣北浦町和鹿兒島縣阿久根市的3個地球站負責接收,最後匯集到日本內閣衛星情報中心進行分析。屆時,日本的偵察衛星系統空間部分由4顆偵察衛星組成。在4顆偵察衛星中,兩顆為1米解析度的光學成像偵察衛星,兩顆為1米~3米解析度的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分別可以分辨地面上直徑在1米和1米~3米以上的物體。光學衛星主要在白天和氣象狀況較好的時候拍攝地面目標,而雷達衛星則不受氣象條件限制,可全天候全天時監視地面目標。

    儘管日本宣稱發射偵察衛星是為了加強對朝鮮導彈發射情況的監控,但日本的偵察衛星系統可以對全球事態進行監視,而且重點是中國、朝鮮半島、俄羅斯和日本本土,偵察任務除了蒐集“可能對日本造成國家安全威脅”的資訊,比如朝鮮的導彈發射,還將包括周邊事態資訊,用於“危機處理”等現代軍事鬥爭領域,已從傳統的陸、海、空擴展到太空。

    三、重金打造無人偵察機,執行周邊海上偵察與巡邏任務

    日本防衛廳決定在新年度預算中撥款2.6億日元,研製滯空型無人駕駛間諜飛機。日本防衛廳決定研製的滯空型無人駕駛間諜飛機可以連續36小時觀測地球上的某一目標,而目前的地球偵察衛星一天只能對地球上的某一目標拍攝一次。自衛隊裝備這種間諜飛機後,可以任意連續觀測別國的軍事設施,追蹤公海上的外國間諜船。這種飛機能在距地球表面20公里以上的超高空飛行,可避免被地對空導彈擊中。

    美軍目前生産的“環球鷹”先進無人間諜飛機能通過無線電操縱,向地面站發回數位照片或影像。飛機上除裝有在陰雨天也能拍攝的光學照相機外,還裝有雷達、紫外線探測裝置等。飛機翼展46米,是類似波音767客機的大型無人駕駛間諜飛機,性能將超過美國目前生産的“全球鷹”間諜飛機。日本防衛廳預定從2003年度開始實施這種飛機的系統設計和機翼風洞實驗。到2007年度,日本將投入19億日元,以收集有關研製與裝備的必要數據。為了偵察所謂海上“可疑船隻”,日本航空自衛隊和陸上自衛隊正在研究開發無人駕駛偵察機的可行性。防衛廳官員説,去年在海上沉沒的“可疑船隻”上發現了導彈發射裝置,今後有人駕駛飛機也可能接近領空。為此,航空自衛隊準備以美軍在阿富汗使用的“掠奪者”無人機為藍本,開發日本自己的無人機。 日本現在執行海上巡邏任務的是海上自衛隊巡邏機P-3C。日本自衛隊官員説,P-3C在空中攝影時必須與目標的距離必須在500米左右,因而容易受到對方防空武器的攻擊。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技術本部正在研究多功能小型無人機。航空自衛隊下一步計劃將空中發射型無人機改裝成為陸地起降型,預定目標是新型無人機將裝備GPS導航系統;飛行高度為數千米;速度不到1馬赫;機載感測器和攝像設備能將實時圖像傳向地面工作站。防衛廳設想,新型無人機也能用於火山噴發和大規模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實時監控。 (孫立華 黃鐵成)

    人民網 2003年06月16日


日間諜衛星能力不及預期 9月將再送兩衛星上天
日本間諜衛星偵察能力不如預期 情報中心正查原因
日本間諜衛星軌道被破解 可能無法繼續監視朝鮮
日本成功發射情報蒐集衛星 
朝鮮稱日本發射間諜衛星可能引發東北亞軍備競賽
日本間諜衛星進入軌道 24小時拍攝地球任何地點
日本發射兩顆間諜衛星,啟動20億美元衛星計劃
日本要發射首顆間諜衛星
日擬建東亞軍事監測網 四顆間諜衛星明年升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