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健力寶

天鷹

    因為“意外”被曝光———實際上是必然要被曝光(産權變局事涉各方利益),廣東健力寶將被外資收購控股的事兒被炒得沸沸颺颺。在誰是買家、賣價幾何的種種猜測中,兩個更具本質意義的關鍵問題,卻未被媒體所關注,那就是:健力寶為何被“賣”?不賣,有沒有其他辦法挽救健力寶?愚人之見,討論這兩個問題,幫助人們認清市場化改革之深意,繼而為産權改革清障,才是媒體的責任所在。

    健力寶曾經一度風光,有人譽其為民族飲料産業的驕傲。健力寶號稱股份有限公司,有4個股東,三水市政府擁有75%的股權。國有股一股獨大,健力寶“身子骨”泡在市場中,“大腦”卻置身於市場之外———永遠不可能建立真正的現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結構。健力寶今日之遭遇,“病根”是先天不足落下的。

    健力寶的品牌價值據説有60億元,實物資産光健力寶大廈就值十幾億元。但其債務有多少———資産負債率之高低,局外人無法弄清楚,也壓根兒就弄不清楚———在一個無信可言的社會環境下,財務報表與公司價值肯定是脫節的。不過,有一點該不會出錯,即健力寶內一定是敗象叢生———玩不轉了!否則,當地政府一般不會輕易“退市”。産權改革的阻力依然不小,出賣好資産,地方官得承受多大的壓力,何必自背罵名?

    與純國有企業比,健力寶的産權結構已有改進。但一股獨大的産權安排使健力寶離“市場”依然很遠。由於體制之“痛”,無論是以李經緯為代表的管理層,還是三水市政府,都不是市場意義上的企業所有者,當然都不必對經營決策行為承擔所有者責任,更不可能為決策失誤而自責。健力寶最風光的年月,銷售額也不過將近20億元人民幣,卻敢出手十幾億元建造一堆“鋼筋水泥”,換個産權清晰的民營企業,敢嗎?

    體制之痛,敗象之根。健力寶與政府大股東的矛盾激化是不可避免的。當企業紅火時,一俊可遮百醜;當企業敗落時,矛盾必由隱蔽轉為公開。李經緯聲稱體制制約了健力寶的發展;三水市政府卻説政府對健力寶只是産權意義上的控制,健力寶的管理是相對獨立的。二者都有推卸責任之嫌,但也不全是瞎話。只是,事到臨頭,誰也不必為健力寶的敗落“買單”,這才是問題的要害所在。

    資産交易,優質的一定溢價,劣質的一定貶值。這是交易的普遍規則,用“意識形態”標準無從度量。如果維持健力寶的現狀,其結局無須挑明。在其尚有一口氣時“出賣”産權,多少還能保全部分國有資産。儘管此法有人反對,但不如此又如何?誰有更好的保全辦法?既然沒有,還是務實為要。

    樂百氏經營層的5名中方經理剛剛集體辭職,緊接著又得“犧牲”健力寶,且後面還會有更多的“健力寶”們要面臨生死抉擇。“救亡圖存”之機,莫把板子再打向産權革命。不作出一點“犧牲”,中國的相當數量的企業就不能鳳凰涅槃。入世後,國門已不是打開而是洞開,更大量的“不平等”兼併、重組、收購行為將一波波湧來,眼下不怕“犧牲”———忍受“犧牲”,恰恰是為了避免將來更大的“犧牲”。

    《中國青年報》2001年12月7日


健力寶遭遇收購迷局
“健力寶”到底賣給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