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緊張再調查 電力提價難填億噸煤炭缺口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超乎想像,由此導致電力供應緊張,進而産生缺煤的印象;而隨著“優先發展水電”成為一項政策,更為限制東部火電投資提供了依據;國家發改委暫不擔心出現電力投資過熱

政府終於對中國普遍的電力緊缺做出宏觀約束。

本週三(1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説,中國目前投資規模偏大,部分行業盲目擴張、低水準重復建設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區煤電油運供求矛盾突出等。他要求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加大對某些盲目投資、低水準擴張行業的調控力度,努力緩解煤電油運的瓶頸制約。

此前一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礦産資源政策》白皮書,表明中國將主要依靠開發本國的礦産資源保障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言外之意是,中國並不存在可能令世界恐慌的能源危機。

2003年中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超乎想像,由此導致電力供應緊張,進而産生缺煤的印象。事實上,發電用煤一直執行一年前簽訂的供求合同。而1998年開始的限制電力投資的政策,以及對於“西電東送”的期待,造就了供給的短缺。

增速與電力危機

2003年第一季度遭受SARS危機的時候,中國從政府到民間都在擔心,保持世界最快發展速度的中國經濟將遭受多大的打擊。事實上,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在保持發電量歷史最快增長速度的同時,全國先後有21個省拉閘限電。

輿論起初認為,是缺煤造成如此局面。但數據顯示,電力緊張的背後,更多的是需求超預期的增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最近表示:今年全國的發電量增長了16%,仍然不能滿足一些地方電力生産的需求,不是因為這個速度太低了,而是電力需求增速比這個16%還要高。

2003年是近年來用電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全年增長在15%左右,全國主要電網用電增速均超過10%。中國電監會缺電調查報告顯示,出現電力緊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預測存在偏差、電力投資增長速度放緩、新增裝機容量低於同期電力需求增長,導致供需矛盾加劇。

超計劃的發電導致過快地消耗了訂購的煤炭。為了維持電力供應,各電廠對煤的計劃外需求集中爆發,造成“能源危機”的假像,並間接波及到柴油等。

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調度中心的《煤炭經濟運作簡報》,截至10月底,今年全國累計産煤12.86億噸,同比增長21.41%,煤炭社會庫存處於“合理水準”。而有輿論把這種突發的供不應求炒作為“能源危機”,加深恐慌,甚至導致“貪婪的中國吞噬世界”的威脅理論。

為什麼預測有誤

上周,國家統計局對全國5000家工業企業進行網上調查,重點是耗煤、耗電企業。負責調查的官員告訴記者,今年全國工業生産創下了199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25.3%,使今年前11個月的投資同比增長29.6%。這是歷史上投資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之一。由於冶金、有色、建材、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重工業用電增長首次超過輕工業。

從區域投資方面看,今年1~7月的固定資産投資中,中央項目投資額下降8.9%,而地方投資增長41.6%。例如,內蒙古1~10月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1.8%,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生態環境、公路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其發電量增長21.58%;江西省以33.18%的增長率成為中國發電增長率最高的省份,其固定資産投資以65.0%的增長速度名列第三。

以水電為主的福建省,10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水電增長-61.06%,1~10月累計-3.54%。一些過去有剩餘電力外送的省份,由於固定資産投資高出平均水準,也面臨電力緊張。這種電力銷售增長高於發電量增長的現象,在長三角地區同樣存在。

上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向《財經時報》分析,位於東北和華中的依託資源的老工業基地正在沒落,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依靠多年積累的財富,開始向高能耗的重工業升級。令人擔憂的是,東部並沒有能源、礦石等自然資源。由於國家政策限制東部投資火電,加劇了電力危機。今年浙江用電量缺口約為50萬千瓦,將令全年GDP少增加100億元左右,影響增長率約0.6個百分點。

“去除天氣的偶然因素,中國各地普遍過高的投資對電力需求超出想像。如果説對中國電力需求預測有誤,前提是沒有人準確預測中國今年如此高的固定資産投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説,“另一方面,多年來對電力投資不足,導致了供給不足。”

西電東送與電力投資

中國解放初期每年發電量只有185萬千瓦,1987年達到1億千瓦,1995年3月達到2億千瓦,1998年達到3億千瓦,2002年達到3.58億千瓦,並成為僅次於美國的電力消費國。

中國1995~1978年三年實現發電增長1億千瓦的世界最快速度,以及1998年實際電力需求增長僅為1%的數據,使政府做出“電力供應短缺宣告結束,出現電力工業相對過剩”的判斷。國家發改委官員近日告訴記者,亞洲“金融危機”和中國電力需求不足,使1998年成為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開端。這一年,政府開始通過審批許可權制電力投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98年開始的限制電力投資的政策,導致2001年開始中國電力投資急劇下滑,而這個時期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目前,裝機容量12.5萬千瓦及以上的新建電廠,都要發改委能源司審批。

1999年“西部大開發”戰略升帳,“西電東送”成為西部戰略的重要工程。政府希望在水和煤炭資源集中的西南、西北和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的“三西”地區實施就地發電,並輸往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

中國水利發電探明儲量為3億千瓦,蘊藏量為5億千瓦,而目前只利用了8000萬千瓦,在建4000萬千瓦。張國寶透露:“為了保證電力供應,全國每天運煤車皮達到4萬節,一年消耗15億噸煤。”隨著“優先發展水電”成為一項政策,更為限制東部火電投資提供了依據。

在浙江省,由於夏季缺電導致經濟損失上百億元,部分地方民營企業要求投資電廠,但未獲批准。寧波市政府抱怨中央政府仍然用計劃經濟的做法控制民間投資電廠。

對此,國家發改委高層最近在一場討論會上向投資者解釋:“電力是一種特殊商品,電力的規劃必須服從整體需要。中國煤炭資源在北部,西南水利資源豐富,而在經濟發達的東部並不具有這些資源,應該利用西部的資源滿足東部的需要。如果上海、浙江等地方自己建立更多的電廠,就不能使資源有效配置。”

投資潮起

實際上,對於西電東輸的期待以及東部限制火電投資的政策,加劇了正在重工化的東部的電力危機。據國家電網公司數據,2003年新增發電裝機超過50%集中在華北、華南地區;缺電嚴重的華東新增裝機僅佔14%。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告訴記者,“長三角電力投資增加少,一方面是他們沒有申請,另一方面我們也嚴格限制”。

但上海的一位專家向記者抱怨:“西電東送及三門峽水庫送電,是一個緩慢的增長過程——遠水不解近渴。如果過多依靠西部電力,尤其水電受天氣影響,將對東部經濟帶來不安全的隱患。”

近來的電力緊缺已引起了政府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透露,今年電力項目開工規模為2991萬千瓦,相當於中國“九五”期間投産項目的3/4。政府也調整了第十個“五年計劃”,未來三年,中國將每年增加2500萬千瓦的電力供應,較原先5.6%的增速提高很多。

多年禁錮電力投資的政策隨之瓦解。12月,記者獲知,浙江省計劃到2007年前確保1000萬千瓦的電力裝機投産,確保1000萬千瓦的電源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安排1000萬千瓦的預備項目進行前期工作。江蘇省宣佈,目前在建電廠總規模1428.5萬千瓦,其中2004年計劃投産460萬千瓦。安徽省表示,將通過皖電東送工程,用17年建成全國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湖北省剛剛宣佈,2010年前將建成1100萬千瓦電源項目,該省在能源工業方面將規劃36個項目,總投資1020億元。廣東、四川、重慶、山西等大規模的電力投資計劃也紛紛出籠。2004年,有西電東輸任務的內蒙古將迎來“電力高峰年”。

針對各地電力投資熱潮,記者近日問詢國家發改委“是否會出現電力投資過熱”?一位官員表示:“由於缺口很大,不存在這個可能。”(記者/張立偉)

電力終獲提價 0.8分難填億噸煤炭缺口

過去幾年間電價在上漲煤炭價格在下降,電價與煤價並沒有真正互動,一些能源專家對2004年電煤訂貨會的前景不輕易看好

在湖南長沙,一台950瓦的家用“錢江”牌發電機,前幾天只賣650元,現在已經漲到了880元。

自11月30日長沙市拉閘限電,許多市民和服務行業網點為了不讓停電影響生活和生産經營,紛紛掏錢到市場購買發電機自行發電。

長沙不是惟一的例子。現在湖南、江蘇、湖北、浙江等21個省區市都出現煤、電和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恰在此時,本週四(12月25日)在福州召開的2004年電煤訂貨會顯得異常引人矚目。

從這次訂貨會上傳來消息:國家將從2004年1月1日起,對全國省級以上電網調度的燃煤機組上網電價一律提高每度0.7分錢(含稅),用以解決2003年/2004年度煤炭價格上漲對發電成本增支的影響;對於終端消費市場,工業用電將上漲0.8分錢。

博弈

“電力企業借拉閘限電挾政府提高電價的意圖終於得逞。”多家煤炭企業以及中國煤炭協會專家對此不願再做過多評論。

此間一位能源業內人士分析,以2001年全國發電煤耗357克/度計算,電價每提高0.01元/度,發電用煤可承受每噸煤上漲28.01元的壓力。從1996年到 2002年,僅大工業電價就增長了0.045元/度,按此計算,今年電煤價格上漲2元至8元。

對電力企業來説,這也許算區區小事一樁。2003年煤價上漲5元,對於發電企業影響甚微,還沒有到提高電價的程度。

他給記者算過一筆賬。以山西為例,從1996年到2002年電價上調過4次,漲幅超過30%。大工業電價從1997年到2002年每度增長了0.045分錢,按照對比系數計算,電煤價格每噸應當提高112.5元。而實際的電煤價格是:1997年大同煤礦集團公司供浙江電煤每噸291.68元,2003年,大同煤礦集團電煤266.55元;也就是説,到2002年電煤價格尚沒有恢復到1997年的水準。

“電價在上漲,煤炭的價格在下降,電價與煤價沒有互動。”他分析説,“關鍵是煤價已經市場化,而電價則是由政府嚴格控制。”

1.4億噸缺口

一些能源專家對2004年電煤訂貨會的前景並不看好。

國家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歐陽昌裕對《財經時報》説,今年大部分地區的“電荒”是由於煤炭、電力企業雙方“頂牛”造成的。那麼,2004年開始的用電缺口很大程度上將來自煤炭供應緊張。

歐陽副主任説,煤炭供應短缺,更多是由於經濟需求的增長以及運輸的困難,解決這個問題至少要兩年時間。

集中各方面分析,2004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這可能會給包括煤炭在內的能源供應造成壓力。政府方面預計,2004年國內的煤炭供應缺口將會達到1.4億噸,煤炭需求預計會達到18.9億噸。2003年預計國內的煤炭産量將會達到15.2億噸,高於2002年13.8億噸的産量。

2002年中國出口了8526萬噸煤炭,2003年前9個月,中國出口了7176萬噸煤炭。其中80%運至日本和南韓。然而,中國的煤炭需求增長正在超過煤炭的供應能力。

美林證券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國煤炭貿易的問題在於鐵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瓶頸,同時,煤炭的出口需求以及國內的需求增長,也是造成國內煤炭供應短缺的原因所在。

據山西省煤炭工業局一位人士向記者介紹,現在山西省正在對多數地方煤礦進行驗收,隨著這些地方煤礦的恢復生産,可使目前煤源供應的緊張狀況得到緩解。

“但是,煤價不會在短期內下降。”他強調説。

一位電力專家表示擔憂:如果煤炭供應一再不足,那麼煤炭價格的上漲也成必然,對於一個具有市場化的價格體系的行業,這0.8分錢的意義究竟有多大?(記者/楊婧)

財經時報 2003年12月29日


發改委通知調整電價 火電公司上網電價將上調
高世憲:電力工業:發展是第一位的
缺電是因為缺煤嗎──關於“電荒”的調查
全國日用電量創歷史新高 煤炭供應不足問題突出
四大因素導致今年缺電嚴重 明年供需形勢將更嚴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