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長雲:糧價波動的積極效應

保障糧食安全的重點,應由生産安全轉為流通安全、物流安全,由産量安全轉向能力安全和主産區農民的就業與收入安全。

對於近期各地不同程度的糧價上漲,各界反應不一。但糧價波動客觀上對我們提出了糧食安全和風險防範問題,我們應立足主動,未雨綢繆。

對於當前的糧價上漲,首先應科學地看待,把握好幾個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糧價有跌必有漲。迄今為止,國內糧價出現了連續6年多的下降或低迷,國際、國內的糧食生産量連續三四年不及當年的消費量。在此背景下,由於國內糧食減産、國際糧價高位運作,近期國內糧價每噸上漲幾十元到一百多元,漲幅達到百分之幾甚至百分之十幾,實在屬於“溫和式上漲”,不值得大驚小怪。當然,有人反對糧價上漲,可能是擔心由此會推動工業品的成本提高。但是,前幾年的糧價下跌,不是也促進了工業品的成本下降嗎?反對前者而只歡迎後者,顯然是不合理的。政府對糧價上漲如果反應過度,有可能影響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不利於糧食産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不利於保護主産區糧食生産的積極性。而目前的糧價上漲有利於農民增收,也為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糧價上漲不僅使國有糧食企業有可能實現“順價銷售”、減少虧損,還有利於減輕各級財政的負擔。從這方面講,我們所要擔心的,不應是糧價上漲,而是能否給糧價上漲一個合理的空間。

近期的糧價上漲,也並不意味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出了問題。許多同志習慣於用傳統的思維定式來考慮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比如,有人認為,到2005年,我國糧食供求將會出現“拐點”,形成較大的糧食供給缺口。這種觀點使我們很自然地想到,早在2001年,就有人預測,到2003年底、2004年初,我國的糧食庫存將會消耗殆盡。但是,雖然由於連續幾年的糧食産不及需導致國內糧食庫存減少,我們仍然可以肯定地説,到2003年底、2004年初,我國的糧食庫存仍是比較充足的,在今後3年內,如果沒有明顯的突發因素(比如大的自然災害)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産,我國的糧食庫存仍將不會低於合理規模。在可預見的將來,對於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是可以謹慎樂觀的。

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上,要有國際視野和市場化的眼光。首先,今後即使我國糧食供給出現暫時性的短缺問題,市場價格的上漲也會拉動農民多種糧。只要有半年左右的時間,農民就會把市場上的糧食供給缺口填平。其次,國際市場也為我國糧食安全風險的釋放提供了一條重要通道。今後,世界糧食市場的長期趨勢是供大於求,我國即使可能出現一兩年的糧食嚴重短缺,也完全可以通過世界市場進口足夠的糧食以彌補缺口。儘管我國大量進口糧食有可能拉動世界糧價大幅度上漲,但在加入WTO的背景下,世界糧價的上漲會刺激國內外的糧食生産,以儘快填充我國的糧食供給短缺。況且,按照我國現有的統計口徑,在糧食短缺總量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大豆;扣除大豆的進口量,在大多數年份我國需要進口的糧食量不會很多,對此沒有必要過分擔心。其三,在農村發展新階段,保障糧食安全的重點,應由生産安全轉為流通安全、物流安全(提高物流效率等),由産量安全轉向能力安全和主産區農民的就業與收入安全,由供給數量安全轉為兼顧供給價格安全。

針對糧價的短期波動,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基金非常必要。糧價上漲對城鄉居民生産、生活的負面影響,在總體上不會很大,是可以承受的;但對城市低收入群體的負面影響,仍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同樣,糧價的短期大幅度下跌,也會對糧食主産區的農民收入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這兩方面的負面影響,都可能波及到社會穩定。因此,針對市場糧價短期大幅度漲跌的負面影響,有必要通過財政出資的方式,建立有一定規模且運轉有效的風險防範基金。這種風險防範基金的主要作用是:當市場糧價驟然大幅度上漲時,對從世界市場上購買糧食,提供一定的補貼;更重要的是,緩解因此導致的城市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困難;而當市場糧價驟然大幅度下跌時,通過對農民直接補貼的方式,用於彌補主産區種糧農民的部分損失。值得注意的是,今後我國因加快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導致市場糧價短期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對此應該未雨綢繆。 (作者姜長雲係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所研究員)

 經濟日報 2003年11月20日


黑龍江糧食庫存充足市場糧價平穩
謝揚:中國不缺糧食 應防止人為哄抬物價
糧食價格波動因果鏈條調查:收購價格突變
農業專家:中國糧價上漲並非緣于糧食總量短缺
遼寧糧食今年豐産糧價穩定
宋國青:全球糧價要大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