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專家暢談《決定》的意義

一批專家學者昨日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總結了改革開放的經驗,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措施,必將更加有力地推動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證。

劉紀鵬:發揮資本市場在改革中的作用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劉紀鵬表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今天,産權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産權的清晰化和産權的流動性,將使中國股市成為下一步改革的主戰場。

劉紀鵬認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實質,體現在産權制度改革上。産權改革要解決産權的清晰化,形成有利於明確和提升保護私有財産的法律環境,解決私有財權的歸屬問題。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公有財産不可侵犯,使得許多民營資本一有風吹草動就外逃,不利於民營資本在發展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産權的清晰化確定了産權的安全性和保護性。

劉紀鵬同時認為,産權的流動性也就是資本的自由流動問題,它決定了中國資本市場在中國未來發展改革中是否能發揮主戰場的作用。

劉紀鵬説,我們應該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股市,發揮其在改革中應該發揮的作用,不能讓中國股市與中國一路走好的宏觀經濟相背離的情況再持續下去。要根據中國國情,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吳曉求:深化金融改革十分及時和必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曉求表示,中國的發展客觀上需要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現代金融最核心的功能應該是配置風險,或者説是傳遞風險、分散風險,從而使經濟體系和金融體系處在一個安全的狀態。以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為主體的金融體系,是沒有風險配置功能的,它往往會使整個金融體系出現一些不穩定性。只有強大的資本市場才能為全社會的經濟體系提供一種風險配置的機制,才能分散全社會的風險,才能使金融體系處在安全、流動和有效率的狀態。

他分析説,我國資本市場目前亟待加強基礎建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單純地強調融資和資金需求,不考慮資本成本和回報,是違背市場原則的。不能忽略資本市場的基礎建設,忽略投資人的利益。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投資人的行為,資本市場不可能存在下去。

中國的資本市場要從小河變成大江,再成為汪洋大海,就必須創造出多元化的市場資金渠道,要有源源不斷之水流入其中。只有這樣,市場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他説,我國居民在銀行的存款增量應該逐步減少,下降部分應當流到資本市場中去。而目前銀行有大量的盈餘資金在內部迴圈,不能有效地流到實體經濟部門,長此以往是沒有效率的,因而必須深化金融改革。

在進一步改革的過程中,還要逐步創造適當的機制和政策導向,使銀行體系中龐大的儲蓄分流進入市場,同時還要設計多種市場資金的進入渠道。而且,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制的市場化改革,社保基金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它也必須尋找新的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

李毅中:為資産規範流動掃除了障礙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李毅中表示,《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以"改革、創新"為主題,在認識上有深化、有創新和發展。

他説,《決定》首次強調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在所有制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認識上實現了又一次重大突破;提出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為資産的規範流動掃除了障礙。

他認為,《決定》還對以下14個社會熱點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或指導原則:

----國有經濟佈局:否定了國有經濟從一切競爭領域退出。提出了國有經濟更多的佈局在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經濟命脈的領域和行業,其他領域和行業的國有企業通過重組改制、結構調整,在市場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出資人和企業關係:國資委是國有資産唯一齣資人代表,不是政府機構,而是一個大的董事會。國資委和企業是一家人,既不是企業的"老闆"加"婆婆",也不能對企業"無為而治",要督促企業實現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在維護所有者權益時,也要維護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依法擁有的權力。

----黨管幹部和市場選聘人才相結合原則:確定了企業黨組、黨委在企業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但要改進發揮作用的方式,適應現代企業制度。這一原則操作性措施還需探索。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保障糧食安全、嚴格保護耕地、以保障農民生計和維護農村穩定。同時提出與國際接軌,開展農産品深加工。

----市場與宏觀調控:提出建立"道德為支撐、産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信用體系,發展信用經濟。

----投資體制改革:確定了企業的投資決策地位,減少了投資項目的審批。

----財稅與金融:解決了"出口退稅"問題;推進保險公司、國有銀行上市;提出保護存款人、投資者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

----涉外經濟體制改革:賦予了海外投資企業更大的經營自主權,意味著涉外企業擁有了更大的決策權和融資權;強調抓住全球新一輪生産要素重組的機遇,利用外資帶動國有企業的改革。

----就業和再就業:提出了注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勞動密集型産業和中小企業等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措施。

----分配:繼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因為儘管城鄉差距依然較大,國有企業中的平均主義、大鍋飯還是主要現象。

----社保:提出了省級統籌養老保險;並提出創造條件,在全國範圍內統籌養老保險的基本部分;提出採取各種方法,包括依法劃撥國有資産,充實社保基金。

----社會領域改革:把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GDP(國內生産總值)相提並論,強調社會公共管理和經濟協調發展。

----教育和人才:強調了對職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視。

----黨的領導:提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黨對經濟工作的指導;強調黨的工作應化解各種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王國剛:發展債券市場意義重大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國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王國剛認為,《決定》中談到要發展債券市場,意義十分重大。王國剛同時認為,應注重發展公司債券,因為公司債券是資本市場的主體性證券品種,也是資本市場發揮其功能的主要證券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説,缺乏公司債券,資本市場只能是一個扭曲的不完整的市場。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已是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建設主要內容和基本取向。

王國剛認為,就中國目前的條件來看,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有一個從發育成長到形成壯大的循序漸進過程,與此對應,主要的改革措施可考慮分為三個相互關聯的步驟順勢實施。近期發展:選擇"以企業債券為主、公司債券為輔"的取向。近期發展在時間上的概念是指2年左右的時間;中期發展:選擇"以公司債券為主"的取向。在時間上的概念是指在上期發展之後的3至5年左右時間;長期發展:選擇"基本實現公司債券市場的國際接軌"的取向。長期發展在時間上的概念是指在中期發展後期以後時間。經過5年以上的調整和改革,公司債券市場應已具備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基本條件,由此,可考慮選擇"基本實現公司債券的國際接軌"的取向,推進公司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盧曉平 薛莉)

上海證券報 2003-10-22


國資委副主任李毅中解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
十六屆三中全會解讀:深化經濟改革 定型中國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三中全會勾畫路線圖 邁向完全的市場經濟
政協十屆常委會號召學習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
張卓元解讀三中全會文件:根本解決改革深層次問題
西藏興起學習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熱潮
解讀十六屆三中全會:走向更有效率更加協調的市場經濟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六屆三中全會
開啟改革新局 走向更有效率更加協調的市場經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