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中國經濟發展會給世界帶來巨大機會

    薛小和:2002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與此同時,中國20多年來的經濟增長更是超乎尋常。對於中國經濟的崛起,國際上有一些議論:有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將威脅鄰國和其他國家,但更多的有識之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為世界和其他國家帶來新的機會。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胡鞍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認為應該先對中國的國情做個簡要的描述。中國經濟雖然經過20多年的快速增長,但是基本國情並沒有根本改變,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今後還會長期處在這一階段,即使有少數地區率先實現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但大多數地區還需要做相當長期的努力。

    可以與我們的鄰國日本做一個比較。日本的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相當於中國的7倍;2000年中國農業部門佔GDP比重為15.9%,相當於日本1959年的水準;2000年中國的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9.2%,而日本1965年就已經達到38.8%;目前中國每人平均電力消費還低於日本1960年的水準。

    薛小和:顯然,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那為什麼國際上還是有人擔心呢?我想這是緣于中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日趨重要.。

    胡鞍鋼:一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除了取決於經濟實力,還與一國的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有關。我們把與經濟貿易關係密切相關的戰略資源大體分為五類: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知識技術資源,國際資源。通過國際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資本資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知識技術資源與國際資源方面則相對較弱。

    總之,中國與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處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在資源稟賦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不同的發展水準和資源稟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各國在不同領域的競爭優勢,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産業、低技術産品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在知識技術密集型産業、高技術産品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在中等技術産品領域雙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無疑,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國際競爭力要遠大於中國的競爭力;而雙方在經濟、産業、貿易等方面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合作領域多於競爭領域。

    薛小和: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在去年年底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就在美國消費者不斷感到壓力的情況下,來自中國的低成本外國貨擴大了美國的國內購買力。在這重要的一點上,中國這一因素可能對美國商業週期的軟著陸起到關鍵作用。

    同樣可以説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外部採購中受益,通過從中國進口來的部件,這些公司降低了成本,進而增加了收益。對整個美國商界以及投資公眾來説,這一點提高了美國的競爭力。

    作為一個學者,你認為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對世界和周邊國家而言到底是機遇還是威脅?

    胡鞍鋼:我認為,21世紀中國崛起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發展趨勢,中國的快速發展將為世界及其周邊國家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會。我們先來看一看世界銀行專家的分析。

    世界銀行《2020年的中國》一書曾指出:中國的經濟崛起為世界發展帶來機會,就如同美國在19世紀、日本在20世紀二次大戰之後的經濟起飛一樣,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的驅動力之一。該書明確提示:“到中國去投資,分享中國的收益增長。”進而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經濟國際化,對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中國的發展對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産品産生了巨大的需求,對這些産品的進口增長率至少要比平均進口總額增長率高出2到2.5個百分點。第二,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出口增長可以滿足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對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巨大需求。第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展,工業化國家會將大量勞動密集型産品的生産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轉移到具有豐富勞動力資源、巨大市場、飛速發展的中國。

    我認為,中國經濟的崛起對世界而言是機會而不是威脅,是貢獻而不是挑戰。這首先表現為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我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80—2000年期間,美國對全球新增GDP增長貢獻率居首位,為20.7%;中國居第二位,為14%;日本居第三位,為7%。

    其次,是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1980—2000年期間,美國和日本對全球新增商品和服務貿易的貢獻率分別為14.4%和6.9%,中國居第三位,為4.7%。今後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量規模越來越大,中國對全球的經濟增長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會越來越大,將躍居第二位。

    第三,是對減少全球貧困的貢獻。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資料,1990—1998年期間,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數減少了7750萬人,而中國減少了14720萬人,貢獻率為190%。如果不是中國大幅度減少貧困人口,那麼全球的貧困人口將不是減少而是增加。國際社會已經承諾,到2015年,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比例要減少一半,這更有賴於中國大幅度減少城鄉貧困人口。

    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人類發展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目前世界高收入國家人口不足9億,他們大約花了200—250年的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水準;上中等收入國家人口不足6億,他們大約花了100—150年的時間才達到現在的水準。兩者加起來約14.7億人。而到2050年,中國只花100年的時間,就將使15億—16億人口進入現代中等發達社會。這不僅將開創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而且也是中國對人類發展的歷史性貢獻。

    《經濟日報》2003年1月30日

    


胡鞍鋼:日本正經歷産業升級不是産業空洞化
胡鞍鋼:中國不是引發全球性通貨緊縮的禍根
胡鞍鋼: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有利因素
胡鞍鋼: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球意義
胡鞍鋼:打破行政壟斷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王夢奎、胡鞍鋼、厲以寧等著名經濟學家細説“小康社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