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入世一年反傾銷案4個新特點

     今年是我國入世的第一年,隨著我國出口市場的拓展和出口産品的增加,國外對我國産品的反傾銷案也在逐漸增加。據有關部門透露,今年以來,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案共有30起,其中發達國家17起,發展中國家13起,所應訴的反傾銷案為歷年之最。

    據外經貿大學教授、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分析,在今年所應訴的30起反傾銷案中,明顯具有以下幾個新特點:

    第一,勞動密集型産業、生産相對過剩的産業以及對環境有污染的産業,産品遭到反傾銷的較多。如輕紡、化工、鋼鐵、冶金等,佔70—80%;第二,發達國家對我國提起反傾銷比例有所下降,而發展中國家比例在上升;第三,國外在華投資企業成為反傾銷主要對象,其産品遭到反傾銷的比例在上升;第四,國外對我國反傾銷力度在加強,並且大多國家都是在跟風,對我國的反傾銷帶有極大的歧視性。

    受理過多起反傾銷案的北京遼海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谷遼海認為,反傾銷案數量在上升並不是偶然的,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反傾銷和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目前,全球範圍內的反傾銷調查正在呈增長的趨勢,2001年WTO成員共提起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調查428起,比2000年增長46%。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國外對我們的反傾銷帶有極大的歧視性。從1979年我國出口的糖精鈉在歐盟被反傾銷起,截止到今年4月,已有32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産品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494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我國出口貿易額150多億美元。

    谷遼海進而分析,由於中國産品享有巨大的勞動力和原材料比較優勢,在競爭中往往處於明顯的有利地位,於是經營情況日益惡化的當地産業紛紛提起反傾銷申請,希望借助這種手段一舉將中國産品擠出本國市場。中國加入WTO後,其他WTO成員國對中國原有的單邊設限、産品配額等將逐步取消,因此,今後國外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件的數量仍可能居高不下,甚至會有進一步增加。

    導致這一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尚不合理,行業的發展缺乏長遠規劃,比較注重眼前利益。一旦某個行業有利可圖,往往出現過度投入的情況。而且中國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管理和協調力度不夠,經常出現自相壓價的現象,最終導致反傾銷案件的發生。例如焦炭,中國的産量佔世界六成,如果能保持有序出口,不但可以維持較高的出口價格,而且可以促進出口數量的穩步上升,但企業間的低價競爭卻先後導致印度、美國和歐盟的反傾銷調查,給我們的焦炭出口帶來很大損失。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2月03日


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國外反傾銷
涉及中國的鋼鐵反傾銷案件及鋼鐵保障措施案件一覽表
我國反傾銷勝訴率大增
龍永圖稱將在合法程式內積極回應反傾銷
上半年反傾銷調查同比下降44%
張漢林:加入WTO對我國資源配置的影響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