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林:加入WTO對我國資源配置的影響  
張漢林

    世貿組織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其目的在於各成員政府的貿易經濟行為不能扭曲市場競爭,不能人為地干預市場交易,努力減少對國際貿易規則的限制,大幅度地降低關稅、非關稅壁壘及其他阻礙貿易進行的壁壘,使各成員政府在更大的範圍內配置資源,達到資源配置的合理化。

    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我國與現有的144個WTO成員在市場經濟的原則下進行國際貿易,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貿易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一方面,我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原材料、勞動力、基礎性産品等資源,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參與國際優化配置;另一方面,隨著地區封鎖和一些行業壟斷被打破,在國內,生産要素將自由地在各個行業之間轉移,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一、增加農産品進口、緩解國內農業生産壓力

    我國目前耕地面積為1.3億公頃,森林1.59億公頃,草地面積為4億公頃,水資源總量為28196億立方米,雖然資源豐富,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人平均自然資源相對稀缺,在封閉的經濟中,我們不得不通過不斷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産量來提高糧食的供給。前些年,為了爭取更多的耕地面積,便不斷地進行亂砍亂伐、亂漁亂牧,部分自然資源出現了嚴重浪費,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目前,我國的荒地面積已經達到1.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僅僅為16.55%,遠遠低於國際水準要求的30%。2001年,我國糧食産量為45264萬噸,比2000年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生産依然過剩,而且對農産品的加工比例和程度都不高;而另一方面,我國部分農産品生産品質不高,卻佔據著大量的良田、山林,影響了我國具有優勢的農産品的發展,從而使得資源的配置不合理。加入世貿組織,擴大農産品的進口,特別是國外優質農産品的進口,可以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享受到高品質的農産品,更可以緩解我國國內這類農産品生産的壓力,以免引起我國生態資源更嚴重的破壞。

    二、發揮我國優勢,農業生産更具有針對性

    1978年,我國農産品出口額為1.9億美元,而到2001年,我國農産品出口額達到70億美元,而增加的部分幾乎都是一些勞動密集型農産品,體現了我國在勞動密集型農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出口仍會出現增長的趨勢;而對於土地密集型産品,我國則處於相對的劣勢地位,加入世貿組織以後進口會增加。正是由於這種市場決定的國際分工,才能集中資源的優勢,著重發展我國具有優勢的農産品貿易,使得農産品的生産更具有針對性,使我國農産品的生産從具有比較劣勢的産品向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轉化,特別是可以著重發展專用小麥、優質稻、專用大豆、專用玉米的生産,因地制宜發展區域性的名特優新水果品種,使我國農業生産更具有針對性。

    三、增加原材料的進口,利用外國的資源發展我國的經濟

    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事實來看,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中,進口原材料的比重較大,出口中製成品的比重較大,特別是高附加值的製成品。發達國家的這种經濟發展戰略就是利用別國的資源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將本國的資源貯存起來,以便作更好的分配和使用。1950年,美國初級産品進口占其進口總額的70.2%,工業製成品進口只佔進口總額的28.5%。初級産品的大量進口,為美國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現在,隨著美國工業向服務業的轉移,工業製成品進口比例提高,原材料的進口比例降低,服務在出口中的比例較大。2001年,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為3473億美元,而其服務貿易卻順差為750億美元。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資源匱乏,原料、燃料等初級産品需要大量進口。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進口中原材料佔據相當的比重。日本的出口中,主要是工業製成品,其出口在整個日本對外貿易的出口中的比重從1970年的92%上升到1996年的95%。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也可以採取類似的戰略,大量進口原材料,利用國外的資源發展我國的經濟,原材料進口的零關稅更增加了這种經濟策略的可能性。

    四、利用市場優勢,換取資金、技術

    我國具有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的潛在優勢,那就是我國具有13億人口,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加入世貿組織,我們正可以以市場換取資金和技術,同時發揮我國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一方面,我國的民營企業具有較強的發展優勢,但是缺乏相應的資金支援,由於國家政策的傾斜,民營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較大,不利於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造成資金的浪費。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可以放寬對民營企業貸款的限制,可以使資金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另外,外資的不斷進入,也可以為我國的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後備力量;又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外資的引入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將鋼用在刀刃上,減少資金的浪費。

    另一方面,工業製成品可以分為勞動密集型産品和資本密集型産品,我國的出口主要是以傳統勞動密集性産品——紡織品服裝來支撐。我國是紡織品服裝出口的頭號強國,出口占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的10%以上,佔我國總出口的25%。2002年1-5月,我國實現紡織品與服裝出口213.79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60.54億美元,是全國順差的1.56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紡織品與服裝的出口都是低附加值低品質的産品,而進口卻是附加值較高的高檔紡織品服裝産品。所以,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可以用市場換取技術,提高我國工業製成品的技術含量,多生産出口高附加值的産品。

    五、人才的引進和自由轉移將使企業産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加入世貿組織,由於自然人流動的限制相對較少,有利於國外人才的進入,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在國內,由於以前我國人才管理體制不完善,人員的流動很困難,而跨部門的流動更加困難,很多行業和部門都出現了大材小用或者是用人和其職位、職務不相稱的一些情況,造成人才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出現人才浪費的現象。加入世貿組織以後,隨著市場體制的完善,競爭的加劇,人員管理體制的完善和這種人才流動“瓶頸”效應的消除,人才可以更為自由地移動,尋找更能發展自己的職位,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值得指出的是,人才和技術轉移的過程是他們從效益較低的行業轉移效益更高行業的過程,這個轉移過程本身就是市場機制完善的過程,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的過程,通過人才和技術的這種轉移,更能發揮資源的作用,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産業的自然選擇。

    六、調整我國産業結構,加快第三産業的發展

    雖然我國農業生産比例在下降,服務業的産值在上升,但是,我國的三次産業結構的佈局仍然不很合理,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2001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為9.59萬億人民幣,其中第一産業為1.46萬億人民幣,佔整個國民生産總值的15.2%;第二産業産值為4.9萬億人民幣,在國民生産總值中的比例為51.1%;第三産業産值為3.23萬億人民幣,在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為33.7%;而世界第三産業在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平均達到60%,發展中國家平均比重也超過40%,發達國家高達60—70%,美國高達75%,中國香港地區更是高達82%。在從業水準中,目前,我國第三産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為26%,遠遠低於發達國家70%的水準。所以,我國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提高我國第三産業在國民生産總值中的比例和第三産業從業人員在整個就業人數的比例,縮小與國際平均水準的差距,向國際化方向接軌。

    (作者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教授)

    《中國經濟快訊週刊》 2002年第三十五期


中國入世後物流業突飛猛進
中國美國商會發佈《中國入世承諾的報告》
入世後中國經濟新格局
WTO智慧財産權理事會對我入世以來執行規則和承諾情況進行審議 
入世頭年五大行業受惠明顯
物業管理行業如何應對入世的挑戰
唐英年:中國入世讓香港人的機遇近在眼前
入世後中國的新變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