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高增長行業將領飛中國經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部長劉世錦在最近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提出,一種新的增長力量正成為替代積極財政政策的力量,拉動經濟增長。這種新的增長力量就是高增長行業,這種高增長行業可以支援中國經濟增長30--40年。因此,政府應著力推動一些改革和政策上的調整,以使這些高增長行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經濟的快速增長與高增長行業具有強相關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現了年均達9.4%的快速增長。我們現在分析經濟形勢,也是希望經濟依然能夠保持持續、快速、穩定的增長。如果我們把問題簡單化,從産業變動與宏觀經濟的關係來看,經濟的快速增長總是與存在一組高增長行業直接相關。看一個國家能否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沒有一批高增長行業。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不同時期也是對應著不同的高增長行業。上世紀80年代初中期,對經濟起帶動作用的高增長行業主要是輕工、紡織等行業。經過80年代末的調整後,從1992年開始,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其間的高增長行業主要是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公路、港口、電力、鋼鐵等)、新一代家電産品(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機等)和商業性房地産等。

    1998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趨緩。亞洲金融危機是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因素,但作為一個內需為主的大國來説,問題主要還是在國內。從産業結構和宏觀經濟的關係角度,可以理解為90年代初崛起的高增長行業到90年代後期作用力顯著下降,新的高增長行業未能及時接替,出現了高增長行業的"空檔"或"轉換缺口"。

    需要思考三個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有三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現階段我國有無可能出現一批新的高增長行業?潛在的高增長行業起不來的後果是什麼?潛在的高增長行業起不來的原因在哪?

    第一個問題,答案是清楚和肯定的。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的中期,在經歷了23年的高速增長後,再有一個一二十年的較高增長時期是有潛力的。與此相適應,出現一批新的帶動力強、持續時間較長的高增長行業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問題在於,必須搞清楚高增長行業起作用的具體結構、過程和機制。

    概括地説,我國目前仍未擺脫二元經濟的特徵,農村和城市居民在收入和消費上處於差距較大的兩個層次。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帶動産業結構的升級和非農産業規模的擴大;非農産業規模擴大在為城市居民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為農民進入非農産業和城市提供機會,並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而農民收入增加又會顯著增加中低檔消費品的需求,促進傳統産業的增長,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進入良性迴圈。

    簡而言之,是"打開兩個空間":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為非農産業和城鎮化發展打開空間;非農産業和城鎮化發展為農民增收打開空間。這就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結構和運作的主要特點。

    所謂高增長行業,主要就是城市居民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相關的那些行業。由於消費結構升級帶動起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了高增長行業的形成。

    從這個角度看,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城市居民已經基本解決了吃、穿和部分用的問題,正在向提高住、行、通訊和其他方面生活品質的層次過渡。與消費結構的這些變動相對應的住宅、汽車、機械、電子通訊、鋼鐵、建材、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産業以及為生産和生活提供支援的服務業,都有潛力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期的高增長行業。

    第二個問題,如果高增長行業起不來,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第一個後果是,由於不能通過新的高增長行業吸納資金、人力等資源,一方面增加資源閒置外,使資金使用率下降;另一方面促使資源流入已有産業,加劇了這些産業的過剩,生産能力利用率進一步下降。這兩方面都增加了就業壓力。第二個後果是,城鄉就業衝突加劇,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增加,農民進入非農産業和城市就業的機會減少,收入增長速度相應減緩。

    從宏觀上看,則表現為實際增長率低於潛在增長率,物價水準走低,就業問題加劇,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性增加等。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中原有的諸多矛盾,如金融資産品質低、國有企業困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民增收緩慢等問題都會加劇。

    舉例來説,據統計目前農民新增收入的70%來自打工收入,即非農産業的收入,而農民進入非農産業和城市的機會相對減少,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將難以提高。

    這裡需要強調兩點:

    第一,在缺少高增長行業支撐、經濟增長速度較低的背景下,試圖通過加快改革解決經濟生活中的深層矛盾難度很大,搞得不好還可能使矛盾激化;

    第二,對經濟生活中的諸多深層矛盾和問題,不宜分開來獨立地看待和解決,而應用相互聯繫的觀點,放在國民經濟整體結構和運作的框架中來看待和解決。諸多矛盾和問題之間肯定是相互影響的,關鍵是要找出現階段對經濟全局有決定性影響的主要矛盾和"牛鼻子"。我們認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充分發揮高增長行業的作用。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潛在的高增長行業發展不起來,或者説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主要原因是這些行業的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體制和政策障礙。

    例如,過去一些年的房地産熱,真正與居民住宅發展的市場化聯繫並不夠多。發展住宅産業,首先要打破舊的住房福利分配製度,同時要進行住房實物分配向貨幣化分配的轉型、開放和培育各級住宅市場、發展住房金融服務等一系列工作。這是一個大的利益調整過程、制度和機制創新過程,至今在一些地方(主要是中西部的一些城市)進展不快。

    又如,在汽車産業發展上主動性不夠,很長一個時期在消費和産業進入上限制較多。

    由於存在著這些體制和政策上的問題,高增長行業發展相對遲緩,或者説一定程度上延緩了。

    新的高增長行業作用正在顯現

    近年來經濟增長率仍保持在7%以上,説明新的增長力量正在發揮作用。分析表明,這些增長力量主要來自與居民消費結構和産業結構升級相關的高增長行業。這一點今年以來表現得較為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的"中國産業增長景氣指數"研究成果顯示,今年1--7月,汽車、機械、建材、鋼鐵、醫藥、家電、食品、電力、煤炭等行業表現出顯著的景氣上升態勢,房地産、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等行業保持了較高增長速度。這些行業大多與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及其帶動的産業結構升級相關。

    從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看,住宅、汽車、包括公共交通在內的與城鎮化進程相關聯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對經濟增長綜合帶動力最強的幾個高增長領域。這與國際上的大國經驗是相符的。以美國為例,在很長一個時期,以提高住、行水準為特徵的汽車、建築、鋼鐵是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

    從2000年開始,房地産投資連續兩年超過20%,今年1--8月達到30%。據有關研究,在未來10年,每年需新建城鎮住宅5億平方米以上,城鎮住宅投資佔GDP的比重將達到5%以上。

    今年汽車的爆髮式增長有一些短期因素的作用,但汽車産業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時期是合乎邏輯的,汽車的增長率達到20%左右是可能的。根據國際經驗,汽車産業的高速增長可以持續二三十年。汽車工業對上游産業的帶動力大體上為1:1,對下游産業即汽車服務業的帶動力超過1:2。據估計,在今後十年,汽車産業直接和間接帶動力對每年GDP新增量的貢獻可達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

    據初步估算,住宅、汽車和城市軌道交通三項所創造的需求,可以支援我國未來10年GDP的增長率達到7%以上。

    今年上半年全國GDP增長7.8%,呈現出良好勢頭。在關注總量變化的同時,應當更多地關注新的高增長行業拉動力量的加強,關注經濟增長動力的結構性變化,因為後者對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可持續性有著實質性影響。

    經濟參考報 2002-10-23


劉世錦:中國經濟增長正發生結構性轉變
劉世錦:汽車業三大預言
劉世錦:中國汽車業為何競爭力不足
劉世錦:為了西部的騰飛——國企改制改組是開發重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