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中國因素》:重新平衡全球經濟
單羽青

    近期,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微妙,中國也不斷出臺新的金融政策以適應這一全球一體化發展的關鍵階段。上周,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剛剛完成了一份報告,闡述了他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中國經濟政策面臨的挑戰的看法。

    在這份題為《中國因素》的最新經濟報告中,史蒂芬羅奇對中國因素的堅韌力和繼續迅速改革的決心表示欽佩。

    “中國推行改革的決心始終沒有動搖,並沒有因國際形勢嚴峻和中國領導層即將換班而出現倒退”,羅奇在報告中説,“這是促進強勁增長的高性能燃料,使持懷疑態度的輿論界感到吃驚”。

    但他同時也指出了中國宏觀政策面臨的新挑戰。

    “在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中國必須從‘著眼于國內’向‘著眼于國外’的政策轉移;不然的話,全球市場將會由美國消費者和中國生産商主導;重新平衡全球經濟是惟一的出路”,羅奇説。

    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增長對全球通縮影響越來越大

    報告認為,在全球經濟舉步維艱之際,中國猶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今年,受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和國家資助基建投資力量推動,中國的經濟保持有近8%的增長,成為全球迄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到目前為止,中國是惟一能不受以美國為中心的日益嚴重的全球週期性衰退影響的國家。然而,中國在目前形勢下取得的成功將為其增添更多新壓力。“中國因素”的日益明顯,使若干有可能拖垮亞洲其他國家以至全球經濟的極為嚴峻的宏觀趨勢日漸成型,並且影響全球。

    “中國為此被推上世界舞臺的中央,不斷上升的通縮風險則是要點所在”。

    羅奇分析指出,今天的全球通縮風險比過去70年的任何時候都要高。日本經濟通縮勿庸置疑,美國1%的GDP增長率為過去48年來的最低水準。歐洲的風險是其2%的通脹率還要面對更大的下調壓力,特別是在實施週期性財政和貨幣政策對疲弱的歐元區産生重壓的情況下。此外,除了南韓,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出現通貨緊縮,如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當然也包括8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比上年同期下降0.7%、零售物價指數下降1.1%的中國。

    而對目前疲軟的全球經濟來説,亞洲通貨緊縮尤其令人煩惱。越來越多的開放工業國家會從亞洲生産商進口越來越多的低價産品和服務,這些産品的價格正在不斷下降。“這將使亞洲扮演一個令人不安的角色——成為向全球其他地區輸出通縮的出口商。中國則首當其衝”。

    在2001年亞洲(除日本)的出口量中,中國佔33%;與1996年的22%相比,增長約50%。此外,中國在亞洲(除日本)1996年至2001年對美出口增長額中所佔比例高達50%,中國已成為美國通縮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中國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中國在設定全球價格水準方面實際上已日益具影響力。這已促使許多人開始重新考慮工業國家物價和收入的前景。摩根士丹利金屬業分析師韋恩阿特威爾(Wayne Atwell) 在其最近調低美國鋁金屬行業評級時就強調了這一觀點。這很可能只是超巨型冰山的一角。生産力的全球化——不僅體現在産品上,而且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服務上——使低成本亞洲生産商在價格影響方面處主導地位,中國目前正在確立這一地位,這種情況以前從未出現過。

    羅奇表示,“我仍然堅定不移地看好中國的增長前景。不過,我還得承認中國以出口為主導的強勁增長對全球經濟通縮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我不是惟一得出這結論的人”。

    貨幣政策和刺激國內需求的宏觀政策面臨新挑戰

    報告認為,所有這些給中國的宏觀政策走向構成新挑戰。其政策去向在確定本身改革和發展道路過程中固然是至關重要,但現在它也對鄰國乃至全球大部分國家也有同樣重要的影響。

    為此,可能會聯想到兩個方面的可能性——第一是中國的貨幣政策。中國的領導層早已考慮最終要實現資本賬戶全面開放和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但由於認同銀行業改革是向貨幣和資本賬戶開放成功過渡的重要前提,因而遲遲未有在這方面採取行動,這是可以理解的。給人們帶來痛苦的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也表明,這種漸進的方法是有道理的。

    説明這一點後,顯而易見,中國以美元為本的聯繫匯率策略將使全球經濟所需的再平衡構想更加難以實現。處於失衡狀態的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市場相對價格有待調整,以期回復平衡。報告認為美元的弱勢最終將在促成這種調整中發揮關鍵作用。但是,如果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依然固定不變,那麼就會對其他貨幣形成更大的壓力,從而遏制美元進一步貶值的趨勢。這將意味著日元及歐元出現不成比例的貶值。此外,如中國在美元轉弱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聯匯,其出口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這將對其他亞洲生産商構成巨大壓力,並顯然有可能阻礙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進程。

    “請不要曲解我的意思”,羅奇説,“我不是在倡議中國應對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也沒有建議任何走捷徑的辦法。只是認為中國應該理解到,目前其貨幣政策所面對的全球環境與幾年前的十分不同。這也許意味著政策必須設法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對中國來説,最終實現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更為緊迫的工作。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採取更果敢的舉措,以便為貨幣政策的調整鋪路”。

    報告認為,刺激國內需求是中國宏觀政策的另一考慮問題,在全球經濟急需重新平衡的情況下,這一點顯得尤為緊迫。據摩根士丹利亞太區經濟分析師謝國忠估計,2002年上半年,中國的出口增長佔GDP增長的約54%。同時,國內消費的勢頭已減弱,反映在目前通貨緊縮、國有企業重組面對持續壓力和人們傾向儲蓄之間相互産生的負面影響。鋻於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貿易活動放緩,中國需要採取其他方法,以避免過分依賴外部需求,從國內尋求更大支援。而著眼于增長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不僅可以在全球經濟停滯的情況下提供保障,而且,國內需求形成的增長勢頭也能有效遏制中國的通貨緊縮。如是,全世界都將可通過中國GDP增長實行調整而獲得莫大的好處。

    羅奇表示,中國的未來前景和新的、日具挑戰性的全球環境,將促使中國改變其宏觀政策。中國不能再只著眼于國內的改革和重組進程,必須放眼世界。當然,面對全球經濟走下坡,任何國家都應如此。如任其自行發展,最終結果將是全球經濟將由美國消費者和中國生産商主導。重新平衡全球經濟是惟一的出路。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10月23日


羅奇:中國GDP增長調整全球獲益
史蒂芬羅奇:美元將暴跌
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師羅奇談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摩根士丹利添惠全球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