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經濟專家預期中國經濟從容前行  

     日前,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對100多位經濟專家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專家們對上半年的經濟運作表示滿意,並預期2002的經濟增長速度可望超過2001年。

    一、200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發展保持平穩向上態勢

    多數專家認為,2002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保持了穩中上行、較高經濟效益和較低通貨膨脹的良好運作態勢。對於GDP在一季度為7.6%,二季度為8.0%,上半年達到7.8%這一結果,60.6%的專家表示好于預期,30.3%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只有9.1%的專家表示差于預期。

    回顧這一結果得來的歷程,可以看到, 2001年特別是美國“911”事件後的國際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很多國際組織紛紛調低了對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額增長的預測,置身於衰退的世界經濟中,中國自身的國內需求未能全面啟動,産業結構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所以中國經濟在2000年出現重大轉機後2001年再次有所回落,2001年四季度經濟增長僅為6.5%,全年經濟增長也(由2000年的8%)回落到7.3%。針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種種問題,當時中央做了充分估計,適時調整經濟增長目標,紮實工作。年初,世界經濟經過短暫的衰退之後出現緩慢復蘇跡象,特別是作為世界經濟發動機的美國經濟回升勢頭出乎許多人預料。中國政府抓住這一契機,使2002年上半年實際經濟運作效果達到令各方滿意的水準。調查中,專家也對2002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正逐漸擺脫世界經濟衰退的不利影響、漸進地適應入世所帶來的衝擊、扭轉了2001年經濟增長逐季回落的慣性等給予了肯定。

    二、投資、出口推動經濟向好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牽引了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強勁擴張、而WTO則使對外貿易出口增速不斷加快,這兩項是推動當前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綜觀2002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作狀況,專家認為呈現出以下強勢特點:

    特點一:投資增長顯著,有力帶動了國內需求增長。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1.5%,是“九五”以來最高水準。對此,80.6%的專家表示好于預期,19.4%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沒有專家表示差于預期,專家同意是如此大規模的固定資産投資有力支撐了上半年的中國經濟。繼續分析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顯著的主要原因,專家認為,一是較早下達了國債項目計劃,及時撥付資金並在各地落實,帶動了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增加;二是房地産開發和其他投資大幅增長,上半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28.2%,增幅與2001年同期相同,比2000年同期提高5.8個百分點;三是國際跨國公司紛紛在中國追加投資,中國利用外資在2001年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2002年繼續增加,起到了積極作用。

    特點二:對外貿易出人意料地加速表現,對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成績斐然,上半年進出口總值2700億美元,較2001年同期增長12.3%。其中進口總值接近1300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出口總值1400余億美元,同比增長14.1%。進出口相抵,實現貿易順差134億美元,較2001年同期多出54億美元,直接使截止到6月末,外匯儲備達到2428億美元,比年初增加了246億美元。對於迅速增長的中國對外貿易情況,出口方面的表現,高達90.3%的專家表示好于預期,僅分別有6.5%、3.2%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低於預期;進口方面的表現,46.7%的專家表示好于預期,分別有40%、13.3%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低於預期。專家對進口的評價與對出口的評價出現明顯分歧,主要在於對與進口緊密聯繫的幾個因素評估不同,如中國加入WTO和逐步降低關稅水準、國際經貿出現衰退和“911”事件影響、中國企業和居民對外國商品及服務的購買能力等。對以上因素的影響估計偏大,導致實際好于預期的判斷;對以上因素的影響估計偏小,導致實際差于預期的判斷。

    特點三:結構調整中農業生産繼續增長,工業生産增長加快。2002年上半年第一産業增長2.6%,對此39.3%的專家表示好于預期,50%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10.7%的專家表示差于預期。在農業穩定增長的同時,農業生産結構繼續改善,優質農産品增加;夏糧中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增長16%,優質油菜種植面積增長16.7%;農作物區域種植結構出現積極變化:東部沿海地區繼續壓縮種植面積,大力發展優勢經濟作物和出口創匯農業;中部地區以市場為導向擴大優質專用糧食品種的生産,壓縮了棉花種植面積;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和效益農業,蔬菜、瓜果、煙葉和藥材的種植面積有所擴大。上半年的工業增長在加快。今年以來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4460億元,同比增長11.7%,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7個百分點。各種所有制工業全面增長,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同比增長10.0%,集體企業增長8.3%,股份制企業增長13.0%,“三資”企業增長12.2%。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是拉動工業快速增長的主要行業。投資類産品和出口産品生産增長較快。

    特點四:金融運作穩中向好,貨幣供應量有所下降。2002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貨幣供應量穩中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存款穩定增長、貸款增加較多、結構進一步改善,效益明顯提高;外匯儲蓄穩步增長、外匯貸款增加較多。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為6.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幅比2001年末僅加快0.1個百分點。對此,6.9%的專家表示好于預期,51.7%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41.4%的專家表示差于預期。專家指出我國人口多、資金缺乏,一方面各項建設和經濟發展急需資金,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資金閒置和浪費的狀況。因此建議一要提高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利潤,增強企業信用,減少銀行呆、壞帳,防範金融風險,二要增加穩健貨幣的靈活性和對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援力度,適當擴大貨幣供應量,特別是擴大對産業結構調整、農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的資金支援。

    特點五: 2002年上半年較之2001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明顯放慢,相反財政支出卻增加較快。對此專家並不擔心,認為繼續較快地增加財政收入仍有潛力。一是前兩年財政收入增長過快,大大超過GDP增長速度,雖有其合理性,但不是持久措施,今年財政收入增速放慢實際上是對前兩年高增長的矯正;二是現在的財政收入增幅減低主要是一些政策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所造成,如關稅稅率和印花稅稅率下調,出口退稅指標集中使用、進口稅和企業所得稅減少等;三是從趨勢上看,隨著進口增加、企業效益好轉、股市活躍及嚴格加強稅收監管等的執行,財政增收的潛力仍然很大。

    三、消費需求、就業形勢、安全生産等不容忽視

    上述情況表明,上半年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總體運作態勢良好,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7%的預期目標奠定了基礎。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是通貨緊縮有所抬頭,反映在消費需求增幅回落、物價水準持續下降、就業問題依然突出,並且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這些給宏觀決策增加了難度。再次綜觀2002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作狀況,專家認為還存在以下弱勢特點:

    特點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緩慢,價格總水準持續下降,收入結構矛盾突出。2002年上半年,與整個宏觀經濟形勢明顯趨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消費增長出現了一定的回落。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944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同比增幅回落17個百分點。對於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44.8%的專家表示差于預期,44.9%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僅有9.7%的專家還在表示好于預期。專家認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財政支出刺激的主要是投資增長而非消費增長,雖然加入WTO對汽車消費有刺激,但絕大多數居民對汽車缺乏購買力;二是近幾年居民收入逐步增加,但收入增加速度明顯低於GDP增長速度,並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結構性矛盾未得到解決,隨著各種改革措施的陸續到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預期充滿不確定性等,都嚴重制約消費增長。2002年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了0.8%,大多數即51.8%的專家表示差于預期,分別有37.9%、10.3%的專家表示與預期相當、好于預期。價格水準不斷下降及消費需求不很充足,反映了國內通貨緊縮的壓力在增大,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動力仍然不足。雖然消費品價格和整個物價總水準持續降低在客觀上有利於促進企業成本降低、技術提高,但卻不利於企業提高利潤,同時表明我們的消費需求仍待繼續開發。

    特點二:就業矛盾突出,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近年的就業不充分對經濟增長産生明顯不利的影響。就業不足的嚴重危害在於影響社會穩定、浪費經濟資源、妨礙居民收入增長、加重人們心理負擔。2002年上半年的就業問題仍舊突出,目前中國新生勞動力資源增長處於高峰期,而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只有800萬左右,與就業需求相差甚遠。對2002年的就業形勢,高達74.3%的專家估計將比2001年嚴峻,22.9%的專家估計與2001年相當,只有2.5%的專家估計將有緩解。

    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的最直接原因,30.9%的專家認為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加快,給城鎮就業造成衝擊。但專家同時同意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業領域和城鎮轉移,既是實現農村規模化經營和提高農業勞動率的根本出路,也是城市經濟發展和整個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從這點上來看,就業形勢在短期內還將持續嚴峻。29.1%的專家認為是國企改革深化造成就業緊迫。國有企業一方面承擔深化改革、建立規範的現代化企業制度的任務,另一方面又面臨加入WTO後與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最直接看得見的增加效益的途徑就是裁減冗員。2000年和2001年,城鎮單位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22204千人和19063千人,其中國有企業比上年同期分別減少18588千人和18798千人,分別佔城鎮單位減少人數的83.7%和98.6%,直接造成失業、下崗。29.1%的專家認為是經濟結構調整不到位産生就業壓力。經濟結構調整不到位,即非公有制經濟建設不到位、第三産業發展不到位。專家指出,與其他所有制經濟相比,非公有制經濟能夠更多地吸收勞動力,2002年一季度,國有和城鎮集體單位就業人口分別減少4102千人和1939千人,僅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即增加2457千人。再與第二産業相比,第三産業波動小,而且兼具吸納就業人員多的優勢。因此專家建議必須深入進行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調整,使非公有制經濟所佔的比重上升,第三産業加快發展,從而緩解就業壓力。

    特點三:生産安全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生活和生産中的自然災害問題,都比去年同期突出。目前中國安全生産形勢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傷亡總量大,2002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各類事故44萬餘起,死亡5萬餘人;二是重大、特大事故頻發,同期全國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68起,死亡1371人,在各類事故中,煤礦和交通方面的特大事故較多;三是大量事故隱患尚未得到整改,安全生産工作如履薄冰。2002年上半年自然災害也比較嚴重,受前期春旱後期低溫多雨的影響,夏糧有所減産。進入6月份,由於大部分地區降雨比往年同期偏多,致全國大部分地區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目前全國已有1億多人次受災,給災區群眾生産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四、2002年下半年預期良好,全年目標可望順利實現

    2002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作明顯好于預期,為全年經濟穩定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對於2002年下半年的宏觀經濟運作情況,與去年同期比,51.5%的專家認為將會好,33.4%的專家認為基本相當,15.1%專家認為將會差。與今年上半年相比,24.4%的專家認為會更好,54.5%的專家認為基本相當,21.3%認為將轉差。對2002年全年GDP增長速度,專家預測可以達到7.4%。主要依據:一是根據前幾年的經驗,四個季度的GDP增速基本上呈逐季下降狀態,同時積極財政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下半年也會比上半年弱,因此全年不會達到上半年的7.8%;與此同時,投資快速增長的勢頭有增無減,以及連續三次公務員加薪漸起示範效應等因素刺激,下半年GDP表現將會比較平穩。二是經過短暫的衰退,國際經濟形勢已經出現復蘇跡象,有可能繼續形成低速增長局面,因此下半年出口條件會好于上半年,對外貿易對GDP增長的支援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展望2002年下半年的經濟走向,目前來看有利因素大於不利因素。有利因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國家政策穩定,政策對整個經濟的支援作用依然穩健。

    其次,即將召開中共十六大會議,激發出社會各界的發展熱情,有助於拉動投資、生産、消費等方面。並且十六大取得的理論突破將帶動政治體制向更深層次發展,建立更能適合市場經濟的管理制度,促進經濟發展。

    再次,到目前為止整體經濟表現相當可以,奠定了好的發展基礎。國際經濟也表現出回暖徵侯。最後,就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來説,投資、消費、需求穩定增長的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估計下半年將繼續穩定支援經濟運作。

    當然,2002年下半年也會有不利因素。受世界經濟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半年出口增長可能出現波動;價格形勢不容樂觀,通貨緊縮短期內難以改變;內需仍未形成持續穩定增長的局面;投資增速會有回落;民間投資沒有得到有效啟動。

    展望未來,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確定的各項方針政策,進一步增強信心,切實抓好政策落實,進一步利用好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際資本看好中國市場的機會,在調整結構中促進社會需求的穩定增長,那麼全年國民經濟將持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全年增長目標的實現應水到渠成。(國家統計局景氣中心 李曄鴻 張海旺)

    

    人民網 2002年8月20日


5成專家預期下半年中國經濟走勢向好
2002年中國經濟強弱看點
三大動力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張立群:中國經濟運作模式出現新變化
樊綱:中國經濟為什麼沒有“崩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