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威望迪叩響中國城市供水服務業大門  

    昨天,正在境外考察的上海水務資産經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強在越洋電話中向本報證實,法國威望迪集團收購上海自來水浦東公司50%股權的價格幾近21億元,而不是此前一直流傳的76億元。上海市水務局宣傳處處長吳樹福則表示説,76億元只是這部分股權的評估價,威望迪在競標時的報價就是21億元,高出評估價近兩倍。

    供水市場首吃外資螃蟹

    5月22日,威望迪集團在公開招標中戰勝了其他對手,以天價拿下了與上海自來水浦東公司一半的股權,並由旗下子公司法國通用水務公司簽約這一項目,與中方共同組建中國第一家集制水、輸配、銷售于一體的區域性中外合資自來水有限公司。

    威迪望集團因此成為外資進入關係到國計民生的中國供水行業第一個吃螃蟹者,國有資本壟斷經營的供水服務業第一次出現了外國人的身影。劉強評論説,威望迪站在戰略高度上實施了一次成功的切入中國水務市場的行動。

    威望迪公司的代表公開表示,他們看好中國的水務市場,除了重點開拓自來水業務外,還在與天津市和青島市政府商談成立中國首批合資污水處理廠事宜,預計在今年底前可正式簽約。

    50年合約特設獨立董事

    吳樹福説,中法合資的新公司上海自來水浦東———威望迪有限公司經營期為五十年,經營期滿後,全部資産將歸中方所有。合資公司在董事會領導下,由中法雙方共同管理經營,不設固定回報,共擔企業風險。目前記者掌握的情況是,董事會共設立七名董事,中法雙方各派出三個董事。另一個名額為特別設立的政府獨立董事。

    吳樹福説,獨立董事由政府委派,不代表企業利益,主要職責是監管,監督並確保董事會各項決議不影響合資企業的正常供水和公共利益,在涉及公益性或政府事項時,這名獨立董事具有否決權。

    上海水務局評論説合資是均勢聯合,雙方都有利。法國威望迪固然是越價收購,但上海自來水浦東公司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浦東公司擁有優質資産和強勁産能,再者浦東區更是投資熱門地點,該區無論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都呈良性上升趨勢,前景被一致看好。

    據透露,未來3年內,威望迪方面將對上海自來水浦東公司實施管網和工藝改造,預計未來10年內,該廠修建新管道和泵站的投資,每年都將達到2億元。

    “洋水”也實行統一定價

    對於消費者最關心的水價,上海市水務局相關人士説,合資公司雖然承諾提供優質于現有標準的優質自來水,但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中心城區通過公共管網向居民提供的自來水,實行政府統一定價,合資公司與上海其他三家區域性自來水公司保持同等價格。

    據吳樹福處長稱,上海水務局所以能在今年4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新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後不久,即達成合資協議,是因為威望迪進入中國水務市場的決心非常強。收購上海自來水浦東公司股權項目前後歷經一年多時間,威望迪集團總裁和高層都直接參與同中方的接觸、談判、拍板合作。更有媒體報道稱雖然合約期為50年,但直接簽約方法國通用水務公司的總裁當時就已經依依不捨地希望“五十年後情誼亦不變”。

    中國水務市場魅力驚人

    威望迪水務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栗浩先生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威望迪之所以下這麼大決心,主要是因為中國水務市場魅力驚人。 

    據悉,最早進入中國水務市場的蘇伊士集團在中國直接經營水廠13個,參與100多個水廠建設,總投資21億美元。威望迪集團從1997年開始加入爭奪中國市場的行列,短短數年在華投資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而浦東新成立才兩個月的這家合資自來水公司,其內部人水比就已經降到了8:1,即一噸水從輸水到行政管理到窗口服務到抄水錶等所有程式,動用人數不超過八名,躍居國內同行第一位。

    廣東省建委和廣州市建委發佈的材料也透露在當地還沒有本地民間資本在水務方面成功合作的範例,前年9月成立的深圳水務集團一度謀求上市來解決融資困難,但最終還是因種種原因而擱淺。

    劉強介紹説,威望迪集團的加盟,使得上海市場上外國人參與的供水能力到達了20%,但“洋水”不是多了,還遠遠不夠。但相對於水務市場的發展來説,急切需要在一個更廣泛的範圍內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資融資體制。(柯斌 麥婕瑩) 

    ■背景追蹤

    水務市場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産業,十年來外資公司世界三大水務公司在中國水務市場的投資已達30億美元以上,合作水廠數十家,但合作業務基本限于制水水廠的一個環節或污水處理的某個環節,一直未能獲准經營供水業務。

    ■主角

    威望迪集團是與法國蘇伊士水務公司、英國泰晤士水務公司齊名的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務公司之一,去年供水收入達到1364億法郎,污水處理收入達591億法郎。

     《南方都市報》 2002年8月08日


水務改革添動力外資購並正當時
“洋水務”涌入中國市場
上海水務投融資體制實施改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