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縱論入世後的西部大開發  

    “如果説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存,那麼西部面臨的挑戰將更嚴峻。西部大開發和東西部合作,都要實現把加入世貿組織對西部的挑戰變為更大的機遇的目標。”前來古城西安參加“入世與西部大開發論壇”的三位濟學家蕭灼基、林毅夫和陳錫文道出了這樣的共識。

    北京大學教授蕭灼基説,西部大開發是在我國全面確立市場經濟體制、加速與全球經濟對接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因而,其起點與當年的東部開發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西部開發正面臨著世界和中國都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形勢。蕭灼基認為,加入世貿為中國和西部地區帶來的重要機遇是:在世界範圍內參與産業調整。東部地區的工資成本和土地成本高,而西部則相對較低。可以説,西部具備了成為世界工廠的更有利條件,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

    “西部開發是在我們已經積累了二十年的東部及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減少盲目性,增加主動性。”蕭灼基説:“東部開發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如在經濟發展中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做到可持續發展等。西部在進行開發時,已經有比當時更豐富的經驗,可以避免東部開發中曾經有過的一些失誤。”

    入世後,面對技高一籌、咄咄逼人的外商,西部企業如何及時調整自己,重新構築競爭優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的答案是:西部企業要學會“草船借箭”,借外力來發展自己。

    “目前我們最稀缺的就是資金和技術,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我們完全可以以合資或成為其部件加工廠的形式,巧借其力發展。上世紀80年代,上海與德國大眾開始合資生産桑塔納轎車,今天,上海的汽車工業取得了飛速發展。這一事例就是最生動的證明。”林毅夫説。

    擁有3.5億人口的西部地區,農村人口所佔比重很大,不少地方仍然處在貧困之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的觀點是,西部大開發的成敗,最為關鍵的不是大中城市的發展,而是西部農村有沒有根本性的變化,西部農民能不能真正富裕起來。

    有跡象表明,多哈會議結束至今的幾個月,“洋水果”大舉進入,我國農産品生産和經營已經受到直接影響。可以預料,西部農業和農民受到的衝擊會更大。陳錫文説,西部農民應對入世的根本出路是,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推行農産品生産經營的組織化、標準化和優質化,同時擴大初級農産品的轉化與加工。

    陳錫文特別強調,西部地區要發揮比較優勢,既要考慮在國內特點,也要考慮國際市場同類産品的競爭力。陜西蘋果在生長條件等各方面都佔優勢,但是要佔領國際市場,關鍵是能不能生産出符合國際市場標準的蘋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陜西蘋果在國際市場上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發展農業、增加農民收入要和減少農村人口相結合”陳錫文説:“在西部地區大力發展中小城鎮,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使部分農民成為‘城裏人’,是有效和可行的。城鎮化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雙管齊下’,西部農村發展就大有希望。”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善於使用比喻的林毅夫教授説:“期待入世的好風推動西部地區和全國經濟能飛得更高。”

     新華社2002年04月10日


江澤民主持召開六省區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
賀國強:西部大開發開局良好
西氣東輸:西部大開發中的重要一環  
寧夏委員談西部大開發與寧夏發展
曾培炎:西部大開發目標之一就是解決生態問題
西部大開發:經濟和金融的可行性
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重大進展
張國寶介紹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