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陳錫文詳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2 月22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網

·改革開放後中央關於三農問題的8個“一號文件” 

·陳錫文闡釋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五方面原因 

·陳錫文:"五個五"表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陳錫文:新農村建設關鍵在於構建五大機制

·今年將加大對農村投資 中央提出三個明確要求

·陳錫文:農民不許買賣土地所有權

·陳錫文:中央正在大力清理農村負債

·陳錫文:農民數量正在逐步減少

·陳錫文:城市化導致農民每年失地20萬公頃

·農村住房要漂亮更要實惠方便

·今年我國用於農村稅費改革的轉移支付將超1000億

2月22日上午10時,國新辦在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在會上介紹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有關情況。中國網進行了現場直播

陳錫文在會上介紹説,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發佈。這是中共中央2006年的“一號文件”,也是自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為指導農業、農村工作連續發出的第3個“一號文件”。

對此,陳錫文詳細地介紹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的背景。

一、為什麼要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不是一個新概念,在中國共産黨和中央政府以前的文獻中也曾多次出現過。去年10月11 日,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再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但這不是對以前概念的簡單重復,而是有著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徵。在中國,要真正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當然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但是,以前提出這個目標,主要是把它作為一種追求的憧憬和發展的方向;而這次的提出,則是既把它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的方向、又把它作為一項緊迫的現實工作任務。之所以有這樣的區別,主要在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政府有了比以往更多支援農業、農村發展的經濟實力,也更有條件去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和不少別的國家一樣,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初期,中國也需要從農業、農村中積累發展資金,因此城鄉發展的差距在逐步擴大。當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不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促進農業農村更快發展、農民收入更多增長,就必然會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影響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因此,現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至少有這樣五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國農業的基礎還不穩固,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需要。2005年我國糧食産量雖然恢復到了4.84億噸,但還不能滿足需求,比歷史最高水準還低近3000萬噸。而耕地和水資源不足的矛盾對農業發展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因此,必須增加對農業的投資,以改善生産條件,提高科技水準,提高土地的産出率。

二是必須認真對待還在繼續擴大的城鄉差距。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且農村人口占大多數。這樣的國情決定了要真正消除城鄉差距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但是,在當前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的背景下,城鄉差距呈擴大之勢,這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2005年,農民的每人平均純收入是3255元,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 :1。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與城市的差距更大,這是影響農民素質提高的重大制約。

三是已經初步具備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條件。2000年,我國GDP為8.95萬億元,財政收入為1.34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為3.3萬億元;而2005年,GDP已增加到18.2萬億元,財政收入3.16萬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8.86萬億元。“十五”期間,這幾項指標都增長1倍以上。

四是擴大內需的必然要求。由於佔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收入水準低,購買力不足,因此客觀上影響了擴大內需方針的落實。200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在縣和縣以下實現的部分只佔總額的32.9%。

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公正,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用的必然要求。

二、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原則要求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是全面、系統、完整的,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是單純的新村莊建設,概括起來是“五個五”:

1. 五中全會提出的5句話:生産發展,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2. 2006 年中共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協調推進經濟、

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

3.五個必須堅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堅持憲法規定的農村基本經營體制不動搖;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群眾生産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4.“五要五不要”:要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協商,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5.五大目標:農村生産力發展,農民生活水準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繼續推進。

三、新農村建設的基本途徑

根本途徑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是要建立五大機制:

1.“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長效投入機制(財政支出、國家固定資産投資、金融資金)。

2.黨和政府各工作部門合力、協調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工作機制。

3.引導農民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自己辛勤勞動建設自己幸福家園的激勵機制。

4.引導全社會力量支援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

5.建立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

今天的發佈會由國新辦新聞局局長郭衛民主持。

2006年“一號文件”解讀

  ·我國以“多予”為重點加快建立工業反哺農業機制

  ·我國允許私有資本 外資參股鄉村社區金融機構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保護被徵地農民利益 

  · 一號文件:新農村建設讓現代流通業走進農村 

  ·我國將強化對農民和農業直接補貼政策

  · “四管齊下”破解農民增收難題

  ·我國將加快鄉村“水 電 氣 路”基礎設施建設 

  ·5年內我國鄉鎮機構編制“只減不增”

  ·2008年中國農村將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中央要求健全村黨組織領導有活力的自治機制

  ·我國將進一步採取措施減輕農民教育負擔

相關專題

  ·新農村建設前景與措施

  ·2005年一號文件解讀

  ·2004年一號文件解讀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