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側記

    ——廣東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側記

    記者慕名來到廣東肇慶鼎湖山風景區時,正值暮春時節,淅淅瀝瀝的小雨,使本來就潔凈的空氣仿佛又被“洗”了一遍,格外清新。鬱鬱蔥蔥的樹木,蜿蜒崎嶇的小路,清澈見底的溪流,布穀鳥悠閒地叫著,小溪歡快地唱著,姑娘小夥子們開心地笑著。這塊“世外桃源”,就是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週邊。

    “法保”與“法寶”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建於1956年,説起來有近50年“保護”的歷史。但由於經費不足、機構不健全等原因,制約了自然保護區事業的發展。真正使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走上依法保護的道路還是近年的事情。

    從1997年開始,廣東省林業廳連續3年、十多次邀請省人大常委會的領導和部分人大代表視察自然保護區,同時,多次組織省內各大新聞媒體的記者深入自然保護區採訪。人大代表的呼籲和新聞媒體的宣傳,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建設自然保護區的廣泛重視。

    1999年,廣東省人大九屆二次會議上,來自省內9個代表團的100多位代表聯名提交了《關於加快我省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的議案》。大會把這份議案列為省人大常委會督辦的1號議案,交給省政府辦理。省政府迅速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調研考察,形成了一份內容紮實的報告。隨後省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於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決議》。由此,廣東的自然保護區建設有法可依,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

    因為有了這個“法”,省政府加大了對自然保護區建設的資金投入,決定從2000年到2009年,全省共投入基本建設資金3.34億元,平均每年3300多萬元(省、地、縣三級按比例配套投入),要求各級政府把自然保護區管理經費、科研經費及建設資金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3年來,自然保護區數量由過去的60處增加到目前的177處,面積79萬平方公里。省林業廳的同志深有感觸地説,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歸根到底要靠法律,“法保”真是個“法寶”。

    紅樹林“風波”

    深圳市福田區有一個秀麗的海濱生態公園,一邊是水天一色的海灣,一邊是婀娜多姿的紅樹、棕櫚樹、榕樹等各種熱帶、亞熱帶植物。遊人徜徉在海濱小路上,觀賞著海灘上覓食的海鳥。這就是紅樹林保護區的一部分。

    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勇軍説,紅樹林被稱為“海上森林”,是生長在沿海灘塗的一種胎生植物。紅樹林保護區是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面積367公頃,主要保護對像是珍稀植物紅樹林,珍貴、稀有、瀕危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濕地生態環境。説起紅樹林保護區,還有過一場風波呢。

    1994年秋,深圳市規劃建設一條濱海大道,這條路要從紅樹林穿過,要“吃”掉200多畝紅樹林。保護區的同志據理力爭,省裏和國務院先後派出調查組調查此事,引起了有關領導的真正重視。市裏決定修改原設計方案,濱海大道拐個彎兒繞過紅樹林。

    這場“風波”使壞事變成了好事。市裏以此為契機,加大了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力度,並作出決議,頒布《規定》,依法保護紅樹林。近10年過去了,説起此事王勇軍仍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從那以後,領導一屆比一屆重視,保護區的發展明顯加快。”

    保護了紅樹林,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也改善了投資環境,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據説,紅樹林附近的房地産要比其他地段的平均每平方米貴1500元左右。房地産商嘗到了甜頭,紛紛回報保護區,向保護區捐款或捐建海濱“觀鳥屋”。

    法制與觀念

    從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到深圳仙湖植物園蘇鐵種質種源基地、梧桐山蘭科植物種質種源基地,從番禺鱷魚養殖基地到內伶仃島的獼猴保護區,不難看出廣東省為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所做的不懈努力及令人欣慰的成效,蘇鐵、蘭科植物等近300種珍稀植物、樹木種質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鱷魚、梅花鹿、獼猴等3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如今已成功繁殖鱷魚2000多條。

    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實現就地保護,其目的是留住綠色,留住人與野生動植物和諧相處的環境。此乃“國際慣例”。問題是怎樣才能使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可持續”?

    廣東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辦副主任何克軍認為,健全法制是搞好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工作的根本保障。而王勇軍則認為觀念更重要。其實,這是一個銅板的兩面。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需要全民參與,人人都要有這種意識。但要使這種意識得到不斷強化並能夠保持長久,要使保護工作不以某些領導同志注意力的轉移而被輕視或忽略,則只能依靠健全的法制。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背景資料)

    為解決物種保護、自然保護、濕地保護等問題,2001年,國務院批准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實施範圍包括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天然分佈區、生態脆弱地區和濕地地區等。

    規劃到2010年,重點實施對大熊貓、朱鹮、虎、蘭科植物等15個野生動植物的拯救工程和森林、荒漠和濕地等30個重點生態系統保護工程。新建自然保護區524個,使總數達到1800個,其中國家級的達到220個,保護區面積達到1.55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比例達到16.14%,使9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各種典型自然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夏珺)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03年6月19日

    


珍貴動植物資源深受破壞 三亞開發建設敲響保護警鐘
華北明珠白洋淀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安徽計劃2010年前再建40個自然保護區
雲南邊防查獲珍稀植物近10噸
建立“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刻不容緩
家庭數量影響動物生存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第21條修正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