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種群數量在"愛心"中增長

    野生朱鹮種群從7只到400只,從僅僅分佈在陜西洋縣姚家溝,到現在遍及城固、西鄉、漢中、佛坪、南鄭等縣。我國在朱鹮保護方面的成就令國內外同行矚目。陜西野生動物管理站副站長雷穎虎近日對記者説,這些成績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專家們的責任感和當地老百姓的愛心。

    朱鹮作為一種“吉祥鳥”曾被當做國禮送給曾以朱鹮為“國鳥”的日本。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野生動物專家紛紛前來參觀考察中國的朱鹮研究保護狀況。

    雷穎虎説,我國朱鹮研究保護工作者和當地老百姓為保護朱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早在1978年,專家們就在全國範圍內竭盡全力尋找這種已在我國境內消失了17年之久的珍禽。考察隊歷時3年,行程50000多公里。直到1981年 5月才在海拔1356米的陜西洋縣姚家溝,奇跡般地發現了7隻具有繁殖力的朱鹮和兩個朱鹮的巢。陜西洋縣自1981年建立了朱鹮保護站,對朱鹮進行精心保護以及人工飼養、繁殖的研究。

    陜西洋縣朱鹮保護站工作人員柯力説,為了保護野生朱鹮在繁殖期內不受天敵的侵襲,保護人員在樹林裏日夜守著它們,看到朱鹮尋找食物困難,他們從附近農民家裏花錢收購鮮活的泥鰍投放到朱鹮容易找到的地方。一對朱鹮一次能孵出四五隻雛鳥,但它們卻養活不了這麼多“兒女”,保護人員將體弱的雛鳥帶回保護站精心餵養,花費的心血超過了對待自己孩子。

    陜西洋縣的老百姓對朱鹮也産生了深厚的感情,朱鹮成了當地村民家中的特殊“貴客”,村民們親切地稱它們為“吉祥之鳥”。為了讓這個新成員平靜安全地生活,村民們寧願田裏莊稼減産,也不會在朱鹮的生活區域內使用任何農藥,以此保證朱鹮的食物不受污染。平時村民在路上見到朱鹮都繞開走,怕這些“特殊的客人”受到驚嚇。有些村民還自願擔當起了保護站的農民資訊員,一旦發現情況及時報告保護站。

    2002年日本和中國啟動了“中日朱鹮保護項目”,對朱鹮的活動性、種群數量和環境污染等狀況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野生朱鹮集群遊蕩活動已輻射到洋縣周圍百餘公里,出現了由秦嶺南麓向大巴山地區的西鄉、安康遷移的新趨勢。(梁娟、王利)

    新華網2003年3月22日


我國人工繁殖朱鹮和野生朱鹮在數量上平分秋色
陜西朱鹮總數超過400隻 瀕危狀況得到進一步緩解
熊貓和朱鹮——中日友好的使者(下)
熊貓和朱鹮——中日友好的使者(上)
我國首座朱鹮野化實驗基地在陜西洋縣落成
中國朱鹮總數已經突破400隻
朱鹮自然育雛首次試驗成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