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業家談攻破“綠色壁壘”三絕招

    去年以來,浙江省的水産品、蜂産品、茶葉和西蘭花等先後遭到國外“綠色壁壘”的阻擊,海外市場一度萎縮,不少人“面壁”色變。

    “其實,即便在農業産業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有'破壁'的招數的。”正在出席浙江省政協九屆一次會議的杭州蕭山天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建人委員介紹説,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張建人創辦的公司就將農産品生意做到了國外。其中蜂皇漿的出口量長年位居國內同行前列。去年,他又將公司的“天海園”中華鱉銷到了美國、日本、馬來西亞、南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出口鮮中華鱉126噸,出口量居國內同行之冠。“我從事農産品貿易10多年,沒有遇到一起'綠色壁壘'。”張建人委員説,不是老外“網開一面”,而是我們摸索出了三個絕招:

    第一招是“知己知彼”。張建人説,既然“綠色壁壘”是人家設置的,你首先就得研究人家“壁壘”的內容,設置的目的,冷靜分析,尋找‘破壁’之策。”各個國家和地區設置的‘壁壘'不盡相同。”張建人説,“我們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他舉例説,就中華鱉而言,歐盟對氯黴素的檢測要求最高,而日本除了檢測氯黴素,加了四環素的檢測;馬來西亞則除了氯黴素、四環素,還增加了鏈黴素的檢測。在我們的産品出口之前,作為經營者就應該清楚了解進口國的標準,不能糊裏糊塗地運到對方方才醒悟。

    第二招是“打鐵還得自身硬”。張建人認為,“綠色壁壘”越築越高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趨勢,靠僥倖過關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從根本上看,還是要增強我們産品的競爭力。從種子種苗入手,實行全程管理,堵住可能出現的漏洞,才可以防患于未然。他認為,目前在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綠色飼料等的開發和推廣上,我們還比較薄弱。這是政府和企業、農戶應該共同著力的地方。

    第三招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張建人説,現在日本、南韓的客商經常在國內的主要農産品出口基地轉,他們對我們大宗農産品産銷資訊的了解,往往超過我們自己。其實,要做好國際貿易,前提就要有及時準確的資訊。國外市場的資訊,在田頭勞作的農民無法獲取,靠幾家小規模的龍頭企業也勉為其難,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理直氣壯地牽頭,增強對國際市場包括各國“綠色壁壘”的資訊捕捉能力。從事出口的企業應儘量減少中間環節,爭取自營出口。這既有利於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更有利於掌握進口國的第一手資訊,隨時採取對策。(慎海雄)

    新華網2003年1月20日


福建洪長水提出:直面綠色壁壘
中國農産品應戰“綠色壁壘”
徐安軍:如何應對綠色壁壘
工人日報:突破“綠色壁壘”應當未雨綢繆
蜂蜜出口遭遇綠色壁壘
“綠色壁壘” 碰傷中國農産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