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專家説變化

     臨近退休,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沙漠化專家楊根生反而更忙碌了。

    “錢多、糧多、知識多,人們開始重視生存環境,保護生態正成為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從事沙漠化研究40年,楊根生感到治沙、防沙的隊伍正不斷壯大。

    回想1965年到1985年的沙漠化研究,楊根生覺得很多時候是治沙隊在單兵作戰。1965年到新疆給鐵路選線,大風裏用鐵鏈把自己和卡車拴在一起觀測風沙,坐在沒有擋風玻璃的卡車裏,用隊裏唯一一台手搖電腦計算數據;1974年,拿65元月工資,吃著“鋼絲”面,住在地窩子裏動員老百姓背石頭、黃土壓沙;那個年代,國家用於生態治理的錢少而又少,好容易爭取經費買來的6台觀測儀被一場大風刮得不見蹤影,讓楊根生一直心疼到現在。

    “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是沙漠化研究的春天”,楊根生説,“黨和政府對沙漠化研究的支援力度逐年增大。”20年間,在國家大力投資下,專用於沙漠化研究的實驗儀器已與國際接軌:耗資百萬的風洞實驗室、野外風洞實驗室國際聞名;從前堆滿瓶瓶罐罐和試劑的實驗室如今被一台高、精、尖端儀器替代,楊根生的解釋淺顯易懂:“沙子從這端輸入,電腦檢驗後,將結果輸出,不知為科研節約了多少時間。”楊根生十多本關於沙漠化研究的專著在這一時期先後出版,“政府撥款的同時,也給沙漠化研究一個寬鬆的科研環境”。

    最讓楊根生激動的是國家推行退耕還林(草)政策這3年。60歲的他依然充滿活力,多次帶隊前往到河西走廊、額濟納旗、阿拉善、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集寧等上百個地縣考察。在考察過程中,楊根生發現,治沙防沙的隊伍裏不僅有政府、科技人員,更有受到風沙危害的農牧民和城市居民。

    楊根生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濫墾、濫伐、濫牧一直是破壞生態的主因,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科研人員提出退耕保護生態的建議,但一直未找到退耕後農民的生活出路。1999年,退耕還林(草)政策推行,國家貼補糧款,並從調整産業結構的角度引導農民種草種樹致富。此舉根本解決了退耕後農民的生活,可以説從根本上解決了沙漠化産生的原因。如今,“保護我們的生態家園”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治沙、防沙事業的未來將充滿希望。 (茆琛)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11月18日

    


荒漠化主因是大自然變遷
拉美荒漠化現象日趨嚴重
記者來信:瑪多草場生態憂
我國荒漠化面積年增1萬平方公里 自然變遷是主因
我國年增1萬平方公里荒漠
新疆將重建天山南北好牧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