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

    破壞資源環境就是破壞生産力,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資源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這一共識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

    海南十幾年的發展之路詮釋著這一論斷的現實意義。從國防前線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1988年至今海南迎來了多個開發建設熱潮,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但這個省至今仍是山青水綠,保持著“地球上為數不多的熱帶凈土”美譽。

    究其原因,就是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方針,不走“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老路,努力開創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新路。

    作為一個後發展地區,海南吸取了國外發達國家和內地一些省市發展的經驗教訓,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地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飯碗”、“我們不僅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有了金山銀山,不一定有綠水青山,只有有了綠水青山,才有永續利用的金山銀山。”這些海南人民家喻戶曉的名言名句,雖然産生於不同時期,但都表達了一個同樣的思想,體現了海南人民對環保的高度重視。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既是一個地區的優勢所在,也是發展特色經濟的重要基礎,必須加以保護。海南根據自身資源優勢確立的現代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度假休閒旅遊勝地的“一省兩地”戰略強調,新上工業項目絕不允許破壞資源環境,大力發展無公害生態農業,旅遊項目要符合國際先進的環保標準。

    人們欣喜地看到,海南優美的生態環境,正日益轉變成先進的生産力,推動大特區的騰飛。每年接待上千萬人次的遊客,外地人到海南購房投資熱方興未艾,醫藥産業迅速崛起,冬季瓜果菜在全國叫響……海南近幾年經濟運作中呈現的亮點,均是保護和改善環境給予的豐厚回報。 (柳昌林)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10月23日

    


陳雲蓮:發展生産力走在前
體制改革帶來我國文藝生産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試論精神生産力
我國生産力促進中心增至701家
西藏生産力的三次飛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