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漁民網下留情  

    時下,渤海冬季休魚已開始解凍,又到了開春捕撈海鮮時節。筆者在渤海沿岸的河北省秦皇島市、遼寧省興城市、山東省煙臺市做了一些調查。近乎絕種的比目魚成魚本可長到三五斤,等它們繁育了後代再捕撈,但在市場上許多只有一二兩就被打撈上來出售。更糟的是1斤能稱上幾十個的螃蟹、黃花魚、鰨麻魚等也都上了市。

    渤海曾以盛産對蝦、海蟹、比目魚、黃花魚、鱸魚、魷魚、鲅魚等特色水産聞名於世。筆者在海邊看到,海上漁船星羅棋佈,岸上如同鬧市。一條船還沒靠岸,幾十名魚販子便蜂擁而至將漁船圍個水泄不通。一位老漁民説:“20年前一條船回來,對蝦少的幾十斤,多則幾百斤。如今一年也見不著幾隻呀。體大肉鮮的海蟹、比目魚,一年下來也不一定能碰得上了。”

    海鮮都哪兒去了?除了污染外,濫捕是造成海鮮絕跡的主要因素。近十幾年,靠海的村民幾乎家家造木船,有的還不止一隻,沒勞力的就雇人出海。漁民使用的多為大面積地毯式的拉網,一網下去,上自水面下至海底的水生物無一漏網,就連子孫魚也難逃厄運。

    漁民也有苦衷,出一次海撈上來的魚蝦連買油的錢都不夠,各種稅收下來,一年連一千元錢都掙不來。而這幾個城市的漁政管理隊伍較20年前翻了幾番。面對濫捕,官員們更多地倚重稅收和罰款來管理。一些被罰款的漁民找找關係,搞點人情費,罰款就變成了走過場,違規漁民照舊出海,照舊使用地毯式拉網。

    專家指出:目前渤海底層的水生物資源只有上個世紀50年代的十分之一。原盛産于渤海的一些珍貴的魚、蟹、蝦、貝已相繼出現了斷檔或絕種。如果再不嚴格執行適時封海,實行按季節捕撈治理,渤海不過幾年就會成一潭死海空海。 (林笛)

    

    

    《中國青年報》 2002年4月10日

    


“長江春禁”執法行動開始
《碧海行動計劃》:四省市聯手控制渤海污染
遠洋漁業類上市公司全面告急
洪惠馨委員:漁業自身污染加劇水域生態環境的惡化
洪惠馨委員:大力發展休閒漁業 拓展漁業發展空間
李有成委員:渤海臭在了地方保護
我渤海近海海域污染嚴重 生物種類明顯減少
長江河豚50年內絕種?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