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長江河豚50年內絕種?

丁曉音 黃湘寧

    長江名貴的經濟魚類——河豚瀕臨絕跡,違規捕撈和水質污染正使長江水族遭受著滅頂之災……

     一

    在長江下游的彎道部位有一個揚中島,這裡四面環江,江灘平緩,大量的浮游生物為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餌料。每年春江水暖時,這裡便成了海洋洄遊魚類——河豚棲息和産卵的“快樂老家”。 而此時的河豚味道最為鮮美, 揚中島也因盛産河豚而聞名天下。今年,令當地漁民感到詫異的是,已到了“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季節,島上竟然沒有看到一條河豚。

    記者:現在河豚能看得到嗎?

    漁民:河豚現在沒有。這一網還是頭一網呢,今年可憐了,今年的魚跟以往比起來,以往(魚季)都來的早些,今年都已經三月初一了吧,到現在還沒得魚。

    河豚是長江名貴的經濟魚類。這裡的漁民告訴記者,過去在綿延數千里的長江裏到底有多少河豚,數也數不清。他們在江面上時不時可以看到大群的河豚出現,但到了90年代以後,河豚便在他們的視線中逐漸減少,當地的漁政站也試圖通過捕捉本江河豚進行人工繁殖再放養的方法人為的增加産量,但總是力不從心。

    揚中漁政站站長蔡定明:我們從1996年開始搞這個長江人工河豚人工繁殖研究的時候,開始還能弄到本江的河豚,從去年開始起,我們本江中的魚已經剩的是微乎其微。特別到今年,我們現在一條還沒搜到。

    揚中島的河豚已難得一見,整個長江的情況又如何呢?一直在長江上從事漁類研究工作的施煒綱教授告訴記者:對於河豚,現在就是整個長江上已經沒有專門的捕撈期了,就是沒有一個專門捕撈河豚的這麼一個季節,無非都是在其他魚類的那種捕撈的時候夾帶上來的一些零星産量,它已形不成主體産量。

    長江河豚數量減少之快,令科學家們吃驚不小。專家斷言:如果照此速度遞減下去,不出50年,長江河豚便不再與人類為伍。不僅河豚瀕臨絕跡,厄運當頭的還有其他名貴魚類。

    江蘇揚中漁政站站長蔡定明:應該是80年代的中期,我們的長江“三鮮”呢,鰣魚已經基本絕跡了,那麼河豚資源呢,現在是逐年衰竭,長江我們這江中的“三鮮”也就剩一個微乎其微的刀魚了。

    分佈在長江上的8個漁業監測點監測的數據表明,長江中共生活著370種魚類。80年代初,長江流域自然資源捕撈産量為20萬噸,目前還不到10萬噸。曾作為長江中主要捕撈對象的河豚、鰣魚、刀魚資源已瀕臨滅絕,在一些傳統漁區已不能形成魚汛。那麼,短短十年間,長江天然魚類資源何以衰退到如此地步呢?

     二

    正值長江漁業捕撈的旺季,卻沒了長江河豚,揚中特有的飲食文化也黯然失色。記者乘船從長江揚中出發,溯源而下到長江入海口江段採訪,發現在這條洄遊魚類的通道上捕魚船千帆競發,各種違章設置的密眼網具星羅棋佈,而且各個江段都張網以待,在魚還沒有達揚中島産卵就落入了網中。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施煒綱:實際上就等於是回遊通道被它攔江堵住了,小的被捕(撈)起來了,上去的沒有,往下回遊也就沒有了。因為它每年就是從上面往下來(遊)。

    在鎮江的大港江面,記者看到,正在興建的大型水工建築以及不合理的人為墾殖切斷了漁類回遊的通道,造成了江河湖泊的生態隔絕。

    施煒綱:他們那個(鎮江)大港那一片挖沙挖的很厲害,破壞他們漁場了,他們世世代代在那邊作業現在魚不往那邊回遊了,整個生態環境變了。

    如果説過度捕撈尚能做到捕大留小,那麼電魚、炸魚、毒魚等違規捕撈幾乎將成片的魚子魚孫殺絕捕盡,而更嚴重的是水質污染給整個長江魚類帶來了滅頂之災。在鎮江的大港江段,記者在漁民的指引下,拍下了這些隱蔽的排污管。

    鎮江大港漁民:就這個地方就這個地方,那邊也有一個,現在還在排呢還在排呢。

    鎮江大港、南通淮陽都是河豚從近海回遊到揚中島産卵的必經之路,這裡的漁民告訴記者,污水一來,江面就漂起大面積的死魚,也迫使洄遊魚類不在洄遊。

    南通淮陽漁民:那個工業廢水排到長江裏面,這個魚進長江口主要是為産卵,污染它就不過來了,長江口那個吳淞口的污染特別嚴重,整個覆蓋了半條江。

    據了解,目前每天排入長江的有毒有害污水達5000多噸,長江水質還在進一步惡化。

    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郭文漢:從酷捕這個角度來講是造成魚越捕越少、越捕越小,這個小呢失去繁殖的機會,而污染則是破壞生態環境,它才是最根本的破壞。

    亙古不息的長江已不再是魚類的樂園。從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政府曾採取了多種措施保護長江的漁業資源,包括建立冬季自然繁殖保護區和禁止在魚類越冬場捕魚,然而漁業資源的衰退依然難以遏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才能守護好魚類的樂園呢?

    三

    面對長江漁業日益萎縮、滅絕的危機,一項拯救長江漁業的計劃正在進行,2000年12月份,銅陵長江淡水豚保護區正式建立,該保護區上自樅陽三江口,下至繁昌縣荻港,全長110公里,這是我國為加強長江所有豚類動物的保護而採取的一項搶救性措施。記者在南京農業大學還看到,河豚、鰣魚等名貴漁類大規模人工繁殖技術已經成熟,刀魚的繁殖計劃正在籌備之中。但令專家們擔憂的是,魚類的生存環境能否得到改善。

    中國水産科學院研究員施煒綱:最終還是一個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這個生態環境不保護好,不會體現出明顯的效果。

    如何才能保護好長江魚類的生存環境,各方人士也在獻計獻策。

    施煒綱:打開一條通道,實行半江捕撈,半江開放,至少有一條通道讓魚類能往安徽、江西、湖北方面産卵育肥。

    郭文漢:還可以搞一些區域,比如餌料比較集中的區域,生長群體比較集中的區域,整個區域不允許捕撈,這樣比單純的休漁期可能效果會好一點。

    專家指出,建立魚類的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是保護漁業生態環境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一旦這些地方成為保護區,杜絕人為開發,就能使魚類得到生存繁衍的時機。然而,保護漁業資源更需遏制水污染。

    江蘇省環保廳自然處處長黃友璋:要有全流域的污染防治計劃,污染控制一要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的管理,二要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三要加強沿線環境容量的研究,進一步實現總量的控制。

    長江治污是一項浩繁的工程,産業結構的調整、治污設施的完善,需要方方面面不懈的努力,眼前,嚴禁濫捕濫撈,實施科學養殖是刻不容緩的事。據了解,為加大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加緊《漁業法》的修改工作。

    

     《新華縱橫》2001年5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