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骨髓庫面臨三大難題

    目前,國際上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給病患者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以重建病人造血與免疫機能。那麼,造血幹細胞從哪來呢?除了親人外,主要是健康人的捐獻。雖然無關人群中配對相符率只有400至10000分之一,但只要有足夠的志願捐獻者,還是能為大多數病人提供治愈的機會。目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即人們熟知的中華骨髓庫)面臨三大難題:

    難題一:骨髓庫裏“紙”太少

    所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其實就是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的個人血液及其他相關資料庫,資料庫裏存的不是造血幹細胞而是這種特殊的“紙”。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目前只有3萬張“紙”,遠遠低於具有臨床使用意義的10萬人份的要求。

    白血病,又叫血癌,患者從患病到死亡的自然病程只有3個月,其自然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三。我國現有白血病患者400萬人,每年新患病者4萬名,其主要發病年齡在30歲以下,兒童佔50%以上。與如此龐大的患者群的需求相比,我國造血幹細胞數據庫庫存資料實在是太少了。我國台灣自1994年建庫以來已有21萬份庫存資料,並已為祖國大陸提供了80多例骨髓血資料。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工作人員説,捐獻者之所以不踴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怕疼。其實,目前我國採用的血樣採集化驗技術只需像肝功能檢驗等常規化驗一樣,抽取5毫升靜脈血即可。

    難題二:6成捐獻者將難覓其蹤

    最佳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具有穩定或相對穩定居所的人。因為資料庫存放的只是捐獻者的個人血液相關資料,等真正有患者與之血型相配需手術移時,還要再與之聯繫重新進行血液檢測,這個時間短則一兩年,長則十來年,所以捐獻者流動性不能太強。可紅十字會總會的調查結果卻讓人尷尬:60%的捐獻者都是在校學生。在校學生多半都會變更地址,非常不利於搜尋。12月16日在由紅十字會總會在北京西單文化廣場發起的“點擊愛心,互聯生命———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主題上網卡”活動中,260位志願者當場要求參加造血幹細胞捐獻,其中70%都是外地人口。

    中國紅十字總會國內工作二部事業發展處的查慧勤副處長説:“今年4月,中國造血幹細胞庫擴容活動啟動後得到了社會的積極響應。一週前,有8萬名志願者願意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一週後這個數字又被迅速刷新為9萬。我們沒想到活動重新啟動不到一年時間報名人數就這麼多。可捐獻者如此之高的流動性又會使資料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難題三:4500萬檢測費從哪兒來

    對志願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人進行DNA檢測是一項科技含量高的生物檢測工作,其所需試劑成本較高,據專家測算我國最低每人平均檢測費用為500元(特區深圳為700多元)。9萬名捐獻者所需的最低費用是4500萬元,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運算,得出的卻是一個大難題:檢測費從哪來?現在,每天都有數不清的捐獻者通過熱線表達自己急於捐助的迫切心情。一面是望眼欲穿隨時會離開人世的患者,一面是伸出手臂熱切想捐贈造血幹細胞的人們,金錢難道真是其中不可逾越的鴻溝?

    國家於今年推出企業捐款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向紅十字會捐款。紅十字會總會通過組織義演,開展街頭募捐,推選名星愛心大使等活動募集到一部分資金。6月28日,33名河北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作了血液檢測化驗,他們的全部檢測費用由一家企業志願支付。(李冰)

    《健康時報》 2001年12月28日


海南省骨髓庫正式啟動
志願捐獻捐髓等你加盟
台灣捐來的骨髓
"建立骨髓庫"列入遼寧法規
中華骨髓庫將大幅擴容
骨髓捐獻負起生命之重
台灣男子成功捐獻骨髓 江蘇女孩喜獲新生
中華骨髓庫需擴容
台灣慈濟會積極從事兩岸援災和骨髓捐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