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骨髓捐獻負起生命之重

    骨髓捐獻,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説,是熟悉的話題,遙遠的事情。

    當我們只是把他人的生死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時,我們是否為這樣的自己悲哀,甚至可恥呢?如果,我們對骨髓捐獻的了解還很模糊,那麼就讓我們把模糊變得清晰;如果,有的人捐獻骨髓是一時的熱情,那麼就讓我們把這份熱情變得理性而明確;更如果,我們對骨髓捐獻的支援還只是讚賞,那麼就讓我們把這由衷的讚賞變成切實的行動。骨髓捐獻負起生命之重。

    ■北京市紅十字會副秘書長 于瑞苓——公益事業需要各方支援

    經中央批准,中華造血幹細胞資料數據庫於今年6月重新啟動,歷時尚短,庫存量也很小,需求的病患還難以從中找到合適的骨髓配型。北京市作為首都,人口眾多,醫療機構和醫療水準都是全國最好的,此項工作也應該大力開展,為全國垂范。我們計劃,經過幾年的努力,使庫存數據達到10萬份左右。

    現在,我們紅十字會的很多工作人員都帶頭捐款獻力,還有很多熱心的公眾積極參與,報名人數已有一萬多人。雖然這與我們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但已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公眾對事物的認識是需要過程的,經過媒體的宣傳,公眾對骨髓捐獻已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我們發現,公眾在認識之後有著很高的熱情。

    骨髓捐獻工作的發展除了需要公眾的認知,經費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大家都知道,骨髓捐獻是一項公益事業,沒有經費來源,而每個捐贈者分型檢測的試劑費用達500元人民幣,這都需要社會的捐助支援。我們從7月2日開始的募捐工作已籌集到350萬元人民幣,這多是個人捐款,體現了整個北京市民的愛心。但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這與我們建10萬份庫存資料的所需費用相差甚遠。因為經費的緣故,在報名骨髓捐獻的一萬多人中,我們現只取了一千多人的血樣。我們非常希望能得到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援。但一直以來,在北京尚未形成企業支援公益事業的良好風氣,使得我們的工作進展緩慢。所以,公益事業還需大家共同關注,只有在社會整體的支援下,我們才能將愛心落實到實際中來。

    ■北京市血液中心白細胞二室負責人 單小燕——造血幹細胞捐獻需要熱情和理性

    北京無血緣關係供者骨髓捐獻工作早在1992年就已開展,那時我們成立了中華無血緣關係骨髓供給庫,以美國李政道先生贈送的血清試劑為資源進行採集檢測。這項工作持續到1994年試劑用完時止。

    今年六月份,中華骨髓庫以新的名字“中華造血幹細胞資料數據庫”在北京重新啟動,公眾參與的熱情很高,我們每天都有10輛採血車分佈在西單文化廣場、王府井新東安商場及城鄉貿易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區接待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至今有三個多月了,北京地區共採集血型樣本1600多份。當然,這離我們年採集三萬人次的目標還有差距,還遠遠滿足不了全國四百萬白血病患者的需求。

    我們非常感謝北京市民及外地來京人員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關注,但同時我們也希望志願捐獻者在登記捐獻之前更多地了解其內容和程式,使我們的造血幹細胞庫能夠有效地運轉。

    捐獻者的初期工作很簡單,只需登記、抽取5毫升血樣即可,隨後血液中心要對這5毫升血液進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分型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儲存到資料庫中。捐獻者和病人HLA相合的可能性大約是四百至一萬分之一。如果有幸能夠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供者,尚需在醫院內作一些必要的準備,最後用細胞分離機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整個過程大概需要一週左右。當然我們再次強調指出,這些過程和獻出的成分是不會影響奉獻者的健康的。我們希望,公眾在關注公益事業時,不僅有熱情,更要有理性,因為理智思考下的付出會更純粹、更執著。

    國民意識有待覺醒——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 金先生

    我在上個月做了骨髓捐獻。那時,我看了北京電視臺的一期關於骨髓捐獻的節目,看到有那麼多的孩子掙紮在生與死的邊緣,心裏特別難過。我也是一個父親,我也有可愛的孩子,所以很能體會做父母的那種心痛和無奈。我和妻子説了我想捐獻骨髓的想法,她非常贊成,而且要和我一起去捐獻。於是,第二天,我們就將想法付諸了行動,只是我妻子她因體重沒達到90斤而未如願。在捐獻過程中,我得知骨髓庫的經費一直很緊張,就又捐贈了500元作為個人的檢測費用,以減少國家的負擔。

    我好幾次看到新聞,我們的白血病患者得到了台灣志願者的骨髓捐助。而我想,我們有近13億的人口,骨髓捐獻者卻寥寥可數,使得我們不得不捨近求遠,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我是一名軍人,奉獻是軍人的天職,如果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不要説骨髓捐獻本身對我沒有什麼影響,就是有一些影響,甚至少活十年,我都認為是值得的。我非常希望能夠找到與我骨髓配型相吻合的患者,能夠給他以切實的幫助。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公眾認識這件事情的意義,加入到骨髓捐獻的行列中來。

    願做挽救生命的使者——朝陽區 颺颺

    最近,從報紙上不斷看到,為病人求助骨髓的報道,對此心中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

    也許公眾對骨髓捐獻一事還重視得不夠,了解得不深,所以尚未付之行動。我相信,當人們對捐獻骨髓有了一個真正的認識後,就會義無返顧地伸出胳膊,為那些在病中掙扎的病友送去生的希望。我是大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也有能力為社會做一些事情,身為北京人更該為北京的骨髓庫添磚加瓦。也許我一個人的能力微不足道,但大家的力量可匯整合愛的波濤。也許你我捐獻的骨髓,暫時沒有派上用場,但這些骨髓都是生命的起搏器,時刻準備著驅趕病魔拯救生命。我們的愛心將溫暖那些被病魔侵蝕的病體,你我的健康骨髓將使那些掙紮在死亡線上的人們重回到親人的身旁,他們的生命將因為我們的點滴付出而繼續奏出悅耳的音符。

    為生命加油——牡丹園 小予

    我是一位不到40歲的肺癌患者,病是在去年秋天即將獻血時偶然被發現的。原本一年都難見感冒一次的我,在近一年中陸續住了六次院,經歷了肺腫瘤切除手術、五次化療、三十次放療,這一切除了必須忍受身體傷痛之外,更讓我感悟到生命的脆弱,誰都不知道危險在何時何地等著你。大眾眼中健康、活力的代表,著名健美教練馬華患白血病僅半年就去世了,讓人痛心。癌症到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愈方法,每位患者如同身上背著個不知何時引爆的炸藥包,身體、心靈都經受著折磨,社會和家庭也為此背負著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對血癌患者講,骨髓移植能挽救他們的生命,使他們從絕望走向新生。試想想,健康的人們,你們的一點骨髓將能承擔起怎樣的生命之重。很早我就有報名捐獻骨髓的想法,可惜沒有實施,現在更不可能了,但我並沒有放棄為捐獻工作做點兒事的想法。已逝的加拿大骨癌患者泰瑞福克斯帶病義跑的精神鼓舞著我,親人朋友的關愛支援著我,在治療告一段落時,我會義務為骨髓捐獻做點工作,在挽救別人生命的同時,為自己的生命加油。

    對受者是幫助 對供者是凈化——高校教師 葉女士

    8月7日,我母親的祭日,我在那一天做了骨髓捐獻。雖然這只是時間上的巧合,卻好似冥冥中讓我為母親做了一點事,讓我能夠像她給我生命一樣給他人以生命。

    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需要他人的幫助或給予他人幫助,但沒有什麼幫助會比幫助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來得更重要、更有意義。而這種幫助是雙向的,不僅幫助垂危病患走出死亡的陰影,更幫助捐獻者得到心靈上的凈化。我們活在俗世中,平日裏也為衣食奔波,為俗事煩惱,而骨髓捐獻給了我們一個尋求高尚境界的機會。這也是人類一直倡導的精神境界。

    我和很多人一樣對骨髓捐獻抱有恐懼心理,我正試著慢慢克服,慢慢接受。我曾有一位朋友,她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在她得知這一消息的那一天,那短短的回家的二層樓梯她卻怎麼也沒有力氣走上去。我想,面對那個孩子,面對孩子的父母,我們無論怎樣的恐懼也是能克服的。人們在面臨選擇時會有所比較,這很自然,也很正常,在由骨髓捐獻可能帶來的恐懼、不適與生命價值的衡量中,孰輕孰重不言自明。況且,骨髓配型的吻合幾率是較小的,難得能碰上一個與自己血型相符的人,這也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幸運,和平年代,能救人一命,人生不大有這種機會的。

    改變觀念奉獻社會——文津街 海東

    若干年前,人們還在為獻血是否損害健康而心存疑慮,現如今,滿街的採血車和熱心參與的人們證明了當時的擔心是多麼的可笑。我國是有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思想禁錮嚴重,對科學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獻血被人們接受都經歷了許多年,何況獻骨髓乎?

    由於捐獻骨髓者稀少,導致骨髓源奇缺,單位一位職工的孩子患了白血病,在具備了骨髓移植的條件後,卻為找不到捐獻者而苦惱,最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病情加重,一步步走向死亡,太觸目驚心了。

    人們為什麼不願意捐獻骨髓呢?一是怕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不適;二是未充分認識到捐獻骨髓的真正社會意義——挽救生命。這些給廣大醫務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大力宣傳捐獻骨髓對身體無害,只要是身體健康的公民,捐獻一定數量的骨髓,身體很快就會恢復。同時,社會上還要大力宣揚民族互助精神,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並使捐贈者與接受者結成對子,建立永久聯繫,捐贈者看到用自己的骨髓救助的病人身體恢復了健康,又能回報社會了,個中的喜悅和欣慰不是其他“善行”所能替代的。

    如果需要 我會捐助——西城區 冀林

    俗話説,眾人拾柴火焰高。當我們獻出自己寶貴的骨髓,去拯救一個垂危的生命時,我想,那些脆弱的生命會在痛苦中感受到一絲人間真情和社會大家庭的關愛。世界將因為我們獻出的這一份愛而變得更美好。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白血病人急需與其血型相匹配的骨髓。可是,人海茫茫,尋找起來異常困難,病人望眼欲穿的希望一次次被打破。有些病人經不起漫長的等待,帶著深深的遺憾遠去了。這些事情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令人痛心疾首。

    為了減少悲劇的發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此,北京市成立了骨髓資料庫。只要身體健康,體檢合格者,就可以捐獻適量的骨髓。以前,我對骨髓捐獻認識不足,總擔心抽骨髓會對身體有影響,再加上暈針,所以從沒有捐獻骨髓的想法。現在想起來很慚愧。我們是社會的一分子,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決不能游離于大海之外,我們應該用愛心幫助弱者,用奉獻為他們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

    《北京晨報》2001-09-29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