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開出“快樂人生方”預防心理疾病
葛素紅

丹東市心理疾病預防中心主任李寧認為,心理疾病不只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鋻於我國目前人群中有86.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多年從事心理疾病預防工作的心理專家李寧,開出了一劑“快樂人生”良方,以幫助人們避免心理問題發展為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

一是從完善個人性格入手,塑造一個相對健全的人格,通過不斷陶冶個人情操,端正人生態度,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同時要認識到人無完人,學會接納別人的長處短處。二是遇事多層次、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切忌遇事完全主觀化,以免因主觀化導致片面。對一些問題從負面影響考慮過多會導致壓力加大,從而産生的負性情緒強烈,會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比如,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心血管病、高血壓、癌症、胃潰瘍、神經性皮炎等疾病的第一致病因素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因此人們遇事不可片面、偏激。

三是要善於幫助別人,樂於助人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幫助。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壓力的時候,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建立起完善的心理防禦機制,如果通過換位思考、多層次、多角度思考仍然無法排解鬱悶的情緒,要尋求親人朋友的幫助。以傾訴的過程緩解壓力,換句話説,是把自身的包袱讓別人分擔了一些,從而起到了減輕心理壓力的作用。

李寧認為,最科學的預防辦法莫過於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當一個人發現自己出現負性情緒和心理問題時,應該主動找心理醫生進行諮詢,專業心理醫生會提供一個有效的建設性的干預措施,避免心理問題進一步發展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

他説,我國目前86.7%的心理問題人群中,大約有30%左右發展為各種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而各種心理疾病患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主動尋求治療,其中不足四分之一的人得到了科學規範的系統治療。由於社會、家庭和患者本人對心理疾病的識別率低,心理疾病患者的未治率長期以來居高不下,影響到患者本人軀體疾病的康復,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生活品質和社會功能的下降,有人甚至失去了學習和工作的機會,重症患者則自殺率高。李寧認為,預防心理疾病可以歸納為“人活一生快樂為先”這一主題,儘量忘卻煩惱,一個人無論財富多寡,年齡大小,都有權利而且應該選擇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快樂人生”才能體現生活的高品質。

新華社   2003年10月10日


專家呼籲:社會各界共同來關注國民精神健康問題
中國啟動“愛心驛站”精神障礙患者家屬教育項目
二成杭州人已患、正患、將患抑鬱症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要重視精神“小康”
港大研究表明九成三香港白領感到精神透支
加拿大中醫師認為精神疾病中醫治療法應得到重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