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慾望也會成“包袱”

    B先生懷疑自己得了癌症,在等待確診的日子裏B先生開始食不甘味,一點點地消瘦下去。可每次醫生的否定或者遲疑都無法解除他的擔憂,在他的潛意識裏,好像不確診為癌症,就是醫術低下。無獨有偶,隨著人們對艾滋病的了解,醫院中出現了“恐艾症”患者,他們是因為懷疑自己患上了艾滋病而去醫院的,但每次陰性的結果都讓他們不能放心,確切地説是不能甘心……和B先生一樣,他們在對健康的渴望或者説在對疾病的恐懼中衰弱下去。健康是人人渴望的生存狀態,但對健康的渴望很可能成為折磨精神的慾望,使人偏離健康。

    早在19世紀的歐洲,就有人在死囚身上做過實驗:死刑犯躺在一張床上,胳膊從一塊白布中伸到實驗者一邊,他被告知將被放血而死。實驗開始了,死刑犯先是感到手腕的疼痛,接著聽到一滴滴的滴血聲,他逐漸地感到自己身體軟了,神志不清了,最後真的因失血死去。其實,實驗者只在他的手腕上劃了個口兒,滴血聲音是水滴模擬的———他的死皆因恐懼。人們向生的慾望和對死亡的畏懼是相同的,區別在方向,如果前者失去了積極的意義轉為消極,就成了以健康名義的心理壓力或者是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健康包括身心兩大部分,身是指無疾,這個好懂;心則指無私,裏面有沒有雜念的意思。和健康相抵的雜唸有多種形式,包括恐懼、狂熱、癡迷、刻板。

    一個健康老人,自己制定了每天一萬步的健身計劃。一晚,躺下後發現記步器顯示還差800步,急忙穿衣出門完成規定指標,結果在夜晚的涼意中一病不起,而像他這樣刻板地追逐健康的人並不少見。新近的科學研究表明,食物越雜越好,每天攝入30種不同類型的食物最利於健康,基於上述背景,我們可以想像出這樣的景象:晚上8點,大量呈壯志未酬表情者涌入商店或飯館,他們是一天結束時突然發現食物尚欠缺10種的健康愛好者,為完成健康指標覓食……

    健康的方式甚至觀念可以日新月異,但保持心理的恬淡平和是永恒的,也是健康的關鍵,失去這個主旨,我們會不斷地以健康的名義上演不同的滑稽戲,也會被健康的慾望折磨致死。(佟彤)

    

    《中國婦女報》 2003年1月6日


對於自殺,一個都太多
你有恐怖症嗎?
承受巨大壓力 自殺成南京青壯年"第一殺手"
謹防醫源性心理疾病
你有健康的心理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