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二板市場短期內難有作為
創業板市場前景預測
關於加速創業板市場建設的幾個問題
加入WTO在望 創業板面臨機遇與挑戰
經濟學家樊綱:中國更需要“二板”市場
創業板延緩設立將影響中國經濟發展
梁定邦:創業板最快明年推出 開不開夜市沒有定論
熱點聚焦:設立國內二板市場的法律問題

   創業板簡介  世界創業板動態   創業板上市公司“大閱兵”
創業板市場前景預測

    一、對創業板市場活躍程度的預測

    由於香港創業板推出後,市場反映清淡,完全出乎市場監管當局的預期,沒有發揮明顯的作用。為此,部分人士對國內創業板的未來前景也産生憂慮。但我們認為,創業板會呈現較為繁榮的景象。理由如下:

    1.創業板推出時機適宜

    中國經濟正處在由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的階段。在新舊經濟銜接的過程中,需要為那些有好的發展前景和業務增長潛力的中小型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而國家為了扶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扶持政策。

    當中國加入WTO後,在外資進入中國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來搶佔海外市場。而更加暢通的技術引進和資訊交流會在質和量兩方面來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進而拓寬了國內企業的潛在市場發展空間;

    香港創業板推出時恒生指數在13000點左右,亞洲金融風暴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同期NASDAQ指數在2500點左右,真正火爆的市場情形還沒有出現。相比較而言,目前國際金融市場整體狀況現在已經有了明顯好轉,我國經濟正在逐步回升,在超常規培育機構機構的政策引導下,資金供求也出現少有的充裕局面,深滬股市牛市格局也增強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給創業板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

    2.創業板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由於香港市場自身的造血能力有限,在香港創業板推出時,僅有兩家公司掛牌交易,投資者沒有選擇餘地。而境內有眾多符合上市基本要求的公司。從已經提出上市申請的2000多家公司的基本情況看,業務範圍覆蓋面廣,處於多個企業發展階段。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投資偏好來自由選擇投資目標。

    香港創業板發展至今,掛牌交易的股票達45隻(8月31日統計),其中38家為今年上市的新公司。這些公司的公眾持股比例較低,平均不到20%,市場的流動性不強。而我們的創業板首次同時推出至少50家公司也是為了保證市場具有較高的流動性。

    3.創業板開闢一個新的投資渠道

    中國民間投資渠道相對狹窄的情況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創業板的推出就相當於為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品種。必然會吸引那些風險偏好程度相適應的資金的流入。

    在投資理念尚不成為市場主流的中國證券市場上,對新鮮事物的炒作程度是非常瘋狂的。市場早已翹首企盼創業板的推出,眾多資金爭相入市必然會形成火爆的市場局面。加之滬深兩市近期處於相對歷史高位,多數股票都經歷了瘋狂炒做,一些場內資金也想另尋它途來開闢新天地,以回避主機板市場的短線風險。二、創業板的推出對主機板市場的影響

    在創業板推出的初期,會對主機板市場資金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一部分資金可能會為追求期望的高額投機利潤而轉移投資方向。但我們認為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在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主機板和創業板市場將共同發展壯大。

    1.從創業板對市場資金的需求量來分析

    香港創業板的統計資料顯示:8月31日市場總市值為928.14億港幣。按照20%為公眾持股計算,流通市值為185.63億港幣。最大公司市值為167.64億港幣,最小公司市值為0.81億港幣。市場總計發行48.75億股,集資約155億港幣。

    參照上述資料,按照創業板推出初期上市公司50家,平均股本3000萬,公開發行股票的比例為20%,IPO平均價格為20元計算:

    IPO資金需求量=50隻*3000萬股/只*20%*20元/股=60億元

    假設開盤後短期市場平均價格上漲400%,流通總市值可達到300億元。相對於當前滬深兩市12000億的流動市值和場外4000多億的遊資而言,僅為一個較小比例的數值。主觀認為創業板推出初期對主機板市場資金分流不會超過10%。

    2、股份出售限制

    雖然創業板具有股份全流通的特點,但《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對發起人、公司管理層股東和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非管理層股東的股票出售作出了限制,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創業板推出初期的市場融資額度。

    3.入市資格限制

    創業板對投資者入市資格作出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量散戶資金的進入,相對保證了主機板市場的資金面相對穩定。同時,對不能承受高風險的中小投資者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4.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

    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證券市場的資金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而各類基金、投資公司等投資機構的超常規發展以及未來外資進入證券市場,都為市場發展提供新生力量。只要股市能夠健康發展,就會有新的資金介入。未來資金會在主機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間頻繁流動,而不會只在某個市場中沉澱下來。

    5、投資型市場為主

    未來的創業板市場將是主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加之資訊披露的透明度增強,使得股票價格的變化更多依靠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情況,而不是單憑投資機構的資金實力狀況。這也會減少資金的單向流動現象。

    三、創業板市場對券商各項業務的新要求

    創業板有著不同於主機板的市場規則。因此,對券商各項業務的開展也會提出新的要求。主要體現三方面:

    1.證券承銷業務

    申請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必須聘任至少一名保薦人。而該保薦人不得與公司存在任何關聯關係,且該保薦人必須是具有主承銷商資格的證券公司。這樣,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的市場表現就會直接影響到主承銷商的企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另外,創業板建立了退市制度,規定公司最近經審計凈資産為負的公司將停止掛牌交易,股份只能協議轉讓。有別於主機板市場的PT規定。從而加大了投資風險。券商在開展承銷業務時,應將擬上市公司的質地放在工作第一位。避免公司作為保薦人的股票發生短期摘牌的現象。

    2.證券投資業務

    創業板的交易規則中將放寬漲跌幅的限制,也就意味著股價波動的程度會非常大,證券投資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建議公司在創業板中的投資行為應充分體現投資理念,憑藉公司的研究實力,加強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充分挖掘其內在價值,以追求長期投資收益為主。另外,要注重對投資業務的風險管理,發揮各種風險管理工具在指導投資決策中的作用,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匹配.另外,主機板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將為主機板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投資收益,因此,也給主機板市場帶來較多的投資機會。

    3.其他投資銀行業務

    創業板的上市標準近期做了較大改動。推翻了“七類企業不適合上市”的傳言。這樣就為各類企業進行業務分拆上市創造了條件。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滬深兩市至少有34家上市公司存在分拆上市的能力,這類業務可以成為券商未來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綜上所述,創業板的推出對中國證券市場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市場人士應認真研究可能出現的的局面,把握投資機會。

     證券時報 2001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