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大中華經濟圈(下)

    美國《商業週刊》2002年12月9日封面文章:大中華(作者:德克斯特羅伯茨、馬克克利夫德、布魯斯艾因霍恩、皮特恩加迪奧)

    我們還能通過上海新天地來加深對新中國的認識。僅僅在幾年前,上海新天地的標誌還是一排排破舊的搖搖欲墜的磚頂石庫門,這些東西是上海既絢爛奪目有坎坷起伏的過去的歷史陳跡。在19世紀中期,這50公頃的彈丸之地曾經是法租界的重心,當中國掀起太平天國起義的浪潮後,這裡也曾經成為了上海周邊各省份外逃的地主、富有階層聚集的場所。幾十年過去了,現在,上海已經成了亞洲頂級的商業中心之一。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的各種的俱樂部和夜總會成為了這裡引以為傲的新現象,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和歐洲人在這些場所混雜在一起,進行社交往來。在1949年共産黨執政後,上海的有錢階層擔心成為中共專政的對象,紛紛作鳥獸散,逃出國門,而這裡以及附近的地方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現過去那種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場面,成為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

    現在,經過大力整修的石庫門已經成了上海最時髦的飯店、流行時尚商店和酒吧區之一。每天晚上,來自台灣、香港和美國的華人同大陸的暴發戶們都會聚集在這裡。著名的畫家陳逸飛在這裡擁有一家時尚服裝店,而台灣最大的一家飲食公司經營著當地的一家星巴克連鎖店。生長于香港的羅瑞康(Vincent Lo)創辦的瑞安公司正在主持 "新天地"的重新開發工作。這項總投資35億美元的綜合建設項目包括定位高端的高級公寓和一個68層的豪華賓館。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共産黨1921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址也坐落在這片喧囂之地中間。最近整修一新的中共一大會址也成為了吸引遊客參觀的熱門景點之一。

    上海新天地為人們展現的是"大中華"在消費方面的融合。而其他經濟熱點可以讓你認識到"大中華"在工業融合方面究竟深入到怎樣的發展程度。在欣欣向榮的珠江三角洲就有著很多這樣的工業融合的範例。台灣啟基科技是從宏基公司脫胎而來的電子産品承包製造商。它設在中山佔有很大一塊土地的公司看起來簡直就像是從新竹--台灣的高科技企業心臟地區移植過來的一樣。修葺整齊的工廠設備齊全,為2800名員工設計的宿舍甚至帶有籃球場,此外還有擁有200名工程師的軟體開發試驗室,還有生産臺式電腦、機頂盒、DVD、和個人數字設備(PDA)的三個工廠的廠房。而這些産品幾乎都是供出口的。不久以後,啟基公司在中山的這家工廠還將開始為微軟公司製造XBOX遊戲設備。

    中國大陸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引起了台灣的元件工業向大陸的大量轉移。 "廣東省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元件供應基地", 台灣啟基公司的總經理傑夫曹如是説道。里昂證券新興市場公司(CLSA Emerging Markets)駐北京的經濟學家安迪羅斯曼(音)評價指出,僅在兩年前,在中國南方的台資公司使用的元件80%以上要從台灣島內運來,而如今超過一半的元件已經實現了本地化,不僅如此,這一比例還在不斷的快速擴大中。即便是那些頻繁造訪這一地區的海外公司管理人員也常常為中國大陸的發展速度感到異常驚訝。詹姆斯E薩舍曼(音)是承包製造業巨頭偉創力國際有限公司(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Ltd)的市場部主管,在近期訪問了公司設在深圳的工廠後,他表示,他曾向公司員工詢問能否在當地購買一種電纜。人們告訴他,現在僅在附近地區就能找到300家這種電纜的供應商。"在這裡我遇到的都是和我在台灣時相同的面孔",他即驚奇又感嘆地説道,"而他們的朋友和合作夥伴也都在這裡。"

    這種變化在江蘇省昆山是也是非常明顯的。昆山工業園區生産的筆電型電腦的數量很快就將超過台灣。在昆山三萬台灣人中,許多人都在當地廣闊的別墅區置業買房,送子女到台灣人開的學校讀書。在三車道的昆山亭林路兩旁,有許多台灣人經營的餐館和服裝店,以至於這條路被當地人戲稱為"台北路"。彰化商業銀行也剛剛在這裡開了分行。包括宏基(上其下石)、康柏、鴻海精密、統一食品以及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幾百家台灣公司在這裡的投資總額達到了近75億美元。

    在台灣人在中國大陸複製他們的高科技帝國的同時,一些香港的先驅公司也正在逐漸深入中國大陸內陸。"現在,他們開始大舉深入中國大陸的中部,而中國大陸西部會是香港公司下一步進軍的目標",聯邦快遞公司國際快運部的執行副總裁麥克爾L達克坦言道。為了滿足香港和其他公司的貨運需要,達克表示聯邦快遞公司計劃在今後5年在中國大陸的100個城市增設辦事機構。而羅瑞康(Vincent Lo)的瑞安公司除了開發上海的"新天地"外,還在重慶和四川省以及貴州投資建立了水泥廠。

    香港所要扮演的最重要角色,或許是作為"大中華的華爾街"。在香港這個有著亞洲最完善最規範的資本市場稱號的地方,中國銀行試圖利用其香港分行作為金融業務作為嘗試先進的銀行業操作的實驗室。而中國工商銀行也效倣中國銀行在香港開設了分行。

    除此之外,中國大陸還在利用香港特區政府的人才資源。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檢查委員會的前高級官員史美倫(Laura M. Cha)現在在中國證監會任職。她現在在幫助起草有關允許外國資本投入中國股票公開交易的國有企業的改革方案。與此同時,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檢查委員會的前主席梁定邦(Anthony Neoh)現在已經出任中國證監會的首席顧問,他也在幫助擬定新的改革方案一邊允許境外有價證券投資者購買大陸股票。 "中國大陸需要香港,因為它在管理其大約5000億美元的國內儲蓄方面需要香港的相關經驗" ,布魯金斯學會的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分析説道,"香港在幫助大陸建立金融基礎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隨著北京方面逐漸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其銀行業,"大中華"經濟在金融産業領域也逐漸融合。去年12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和香港上海商業銀行參股投資分別購買了上海銀行8%和3%股份,國際金融公司在原持有上海銀行5%股份的基礎上增持2%的股份,從而使該行外資金融機構投資參股佔比達18%。。而大陸出生的單偉建領導的新橋資本公司香港分公司現在正在同大陸有關機構進行談判,想入股深圳發展銀行。如果這筆交易能夠成交,高橋公司將成為控制中國大陸銀行的第一家外國金融機構。

    在另一個顯示"大中華"經濟融合突破障礙的現象中,中國台灣的銀行和大陸的銀行業開始相互交融。在過去的一年裏,北京已經允許數家台灣銀行在大陸開設辦事處,而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福建興業銀行也已經申請在台灣開展業務。不僅如此,甚至連兩岸的大公司也開始進行合作,而這在一年前都是難以想像的。台灣的中華石油公司正在和中國大陸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聯合勘探具有開採價值的石油儲備油田。而由於預期兩岸將實現空中直航以及直航將帶來的新業務,台灣的中華航空公司剛剛獲准購買大陸的貨運航空公司的股份。

    然而,全面的經濟融合也存在著潛在的危險。由於台灣和香港的公司在製造、元件、工程技術以及市場方面變得越來越依賴大陸,一旦大陸經濟發生波動,它們就會受到牽連而變得非常脆弱。而大陸存在著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中國大陸的金融系統管理不善,估計有高達7000億美元的壞賬。而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有幾百萬工人下崗。"如同石油價格對世界經濟的突出影響作用一樣,中國的就業問題也可能成為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不穩定因素",資訊技術顧問公司BDA中國有限公司的常務董事特德迪安(音)如是説道。

    當然,也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兩岸緊張的政治氣氛也可能再次影響大陸和台灣的關係。畢竟,台灣當局的政治決策者可能因採取走向獨立的舉措而再次激怒北京。至於香港,令人們擔心的是,缺乏高效的管理是否會浪費它的許多優勢--健全的法制、優良的公務員機構、自由的媒體和強硬的反腐敗立場等,從而會模糊了香港同大陸之間的區別。

    然而,還是要用充滿信心的方式去看待"大中華"的融合。隨著有越來越多的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甚至一起學習,他們會越來越把自己看成是屬於一個整體的一部分。顯然,這種態度在選擇到大陸高等學府學習的台灣學生中是非常明顯的。在上海復旦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的28歲台灣學生王紀康(音)表示,他之所以決定不去美國大學而是選擇到大陸高校學習,是因為中國大陸有著更加光明的前景。他表示,他的大多數台灣學生都有同感。"如果離開大陸,台灣不會有經濟前景",他坦言道。而在台灣和香港的幫助下,中國大陸的也會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如果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能夠通力合作,互相補充,"大中華"經濟圈的美好未來也將日益成形,展現在人們面前。

    中國網2002年12月20日


商業週刊:大中華經濟圈(中)
商業週刊:大中華經濟圈(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