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大中華經濟圈(中)

    美國《商業週刊》2002年12月9日封面文章:大中華(作者:德克斯特羅伯茨、馬克克利夫德、布魯斯艾因霍恩、皮特恩加迪奧)

    如果把那些一直把中國大陸當作祖國家園、紛紛回國投資置業的大批海外華人群體包括在內的話,那麼"大中華"的概念將進一步得到擴展。在過去20年裏,前往國外留學深造中國留學生數量已經超過了40萬人,在這些人中,已經有大約14萬人學成歸國。他們從國外帶回的不僅有更高的學位、知識水準,更給中國大陸帶來了矽谷的先進經驗和風險投資。深圳市長于幼軍稱,在深圳,已經有300家公司是由海外歸來的華人經營的。每年都有1000多名在海外接受教育的中國人回到深圳創業。

    再擴展一下我們的視野,你會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中國已經變成了北亞的中心。麥肯錫公司的前顧問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認為,即將崛起的是一個"中華合眾國",在那裏聚集著幾十個吸引外國投資者讓他們趨之若鶩的經濟增長區。大前研一估計,大約有10萬南韓人居住在黃海邊上的青島和天津等城市;同時,大約有4000家日本公司在大連附近地區開設有經營業務。除了南韓和日本的企業以外,新加坡公司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資本來源。

    這個日益崛起的經濟巨人的真正構架是"大中華"的企業家和諸如上海、重慶、深圳、東莞和香港這樣一些城市的政府官員。他們花了20年的時間建立人際關係基礎。這些優勢將是其他外國人難以與之競爭。同樣重要的是,這些"大中華"的企業正在給中國大陸提供他參與世界競爭所需要的管理和警容方面的專門技術。

    為什麼這種融合進程速度能夠不斷加快呢?最大的一個驅動力是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包括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激勵;自1997年英國殖民主義退出香港,香港回歸祖國大陸以來,香港與大陸的日益深化的融合則是另一個發揮著催化劑作用的巨大驅動力。現在,香港和北京的安全管理機構和金融管理機構相互間的配合日益密切。與此同時,諸如中國銀行這樣有實力的大陸企業過去對自己在香港的發展定位一度十分模糊,現在他們已經利用香港作為學習掌握國際管理標準的基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投資推廣屬(InvestHK)已經設立了三個小組,專門致力於吸引大陸公司到香港投資的工作,而中國對外經貿部也開始組織有意于到香港設立辦事處的私營企業考察團前往香港進行投資調查。"多少年來,香港的主要作用就是成為向大陸輸送資本的樞紐",深圳的綜合開發研究院的李絡歷(音)如是説道,"現在,香港的作用已經變成了幫助中國公司進軍海外,走向世界。"

    香港過去很多年裏一直試圖與大陸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在受到通貨緊縮的沉重打擊後,它現在也把大陸看成是自己經濟的救星。幾年前,香港人寧願乘汽艇或汽車穿梭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工廠之間,但是很少有香港人願意在大陸定居。現在,由於國際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香港人紛紛到大陸謀求發展和工作機會。今年初,數千名香港人蜂擁到一個在香港舉辦的大陸人才交流市場求職。香港最大房地産開發商洛瑞康(Vincent Lo)説,他不得不拒絕自己旗下最熟練技術人員要向大陸調動的請求。

    台灣海峽兩岸日趨平靜的關係對這種全方位的融合也很有助益。僅在一年半前,當長期以來以反對黨領導人形象出現的陳水扁當選為台灣當局所謂的"總統"時,北京方面猛烈地抨擊台北的任何挑釁舉措。然而最近中國大陸對陳水扁發表的兩岸關係講話採取了輕描淡寫的態度。大陸表示可以就貿易問題與台灣方面進行磋商。

    顯然,充分開展合作會讓海峽兩岸都能從中受益。台灣仍然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其中包括汽車發動機和大多數農産品在內的上千種産品。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兩岸迄今仍沒有實現直接通航,這使得跨海峽僅一小時的航程不得不轉道香港進行,變成經香港轉機的一天的奔波,費用也因此提高了60%。據喬治梅森大學的一位經濟學家王志(音)估計,取消所有這一類的政治障礙後,到2011年會使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都提高3個百分點。他還會使兩岸的出口貿易額每年增加100億美元。"政治關係可能影響兩岸經濟融合的速度",宏基(上其下石)董事長施正榮如是説道:"但是,經濟領域的融合卻是不可阻擋的。"

    來自台灣和香港的人才對中國大陸能夠保持其至少7%的經濟增長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在諸如思科系統、福特汽車、諾基亞、新力、摩托羅拉這樣的一些跨國公司開設的先進生産車間和研究所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所有工廠都設有台灣籍的經理人。" 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總裁傑勒德J克萊斯特李(音)坦言道。在過去幾年裏,隨著飛利浦公司生産業務重心的不斷轉移,他的公司在台灣的員工總數已經由1.2萬人減到了目前的4000人。

    中國網2002年12月19日


商業週刊:大中華經濟圈(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