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駁斥“中國導致全球通縮”論

    具有價格競爭力的中國出口産品,可能是導致全球即將受到通貨緊縮威脅的一個因素。僅僅是這樣一種聯想,已激起中國政府就該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問題進行全力辯護。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稱,中國已成為導致美國經濟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因素。他的觀點為這場爭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亞洲地區來看,日本財務省負責國際事務的次官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和泰國央行行長蒂耶通(Pridiyathorn Devakula)也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蒂耶通説,中國應該儘快降低通貨緊縮,不應讓通貨緊縮的“傳染病”傳播到亞洲其他國家。

    羅奇的初步觀點足以受到中國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的強烈批評。新華社發表評論稱,羅奇作為分析師,編造了有關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通過貿易輸出通貨緊縮的謬論。

    中國國家統計局(State Statistics Bureau)總經濟師姚景源也突然加入了這場論戰。他對中國存在通貨緊縮的觀點予以反駁,更不用説中國的通過緊縮會對全球其他國家構成威脅了。姚景源説,中國不是通貨緊縮的受害者,確切地説,中國所經歷的只是商品價格的微幅下降。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Hong Kong), 簡稱:中銀香港)也發表了一則分析文章,稱對於中國出口産品需求的上升是通貨緊縮擴散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中銀香港是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銀行的上市子公司。

    為羅奇説句公平話,他的分析並沒有暗示中國出口驅動的經濟增長是全球通貨緊縮威脅日益加大的根源。但是羅奇認為,美國可能即將受到通貨緊縮的打擊,與此同時,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尖端産品範圍日漸廣泛、且價格具有競爭力,這些進口産品是壓低美國物價水準的一個因素。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State Information Center)研究員高輝清説,將中國與通貨緊縮聯繫在一起是沒有道理的。他説,來自中國的産品只佔美國進口産品的9.3%。高輝清還指出,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除了考慮商品價格外,還包含服務成本的變化,後者在美國貿易經濟中佔相當大比重。

    他説,因此,如果認為這樣一小部分的中國産品影響了整個美國市場的價格,這樣的結論是不合邏輯的。

    不過,持這種觀點的還不只是中國本地的經濟學家。

    在有關中國是否向全球製造業輸出通貨緊縮的問題上,高盛(Goldman Sachs)的中國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認為,既可以説是,也可以説不是。

    他説,中國的通貨緊縮肯定蔓延到了它的出口市場,而且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中,中國大陸似乎是構成全球通貨緊縮的一個關鍵因素。

    但另一方面,安德森表示,全球價格下跌的很大構成部分是資訊技術産品的價格走低,但中國在該行業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還很輕微。

    然而,中國對亞洲地區製造業價格的影響卻是巨大的,所以安德森支援(要求)中國大陸實行通貨再膨脹的經濟政策。

    他説:“我們相信通貨再膨脹對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來説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法國國家巴黎百富勤(BNP Paribas Prime Peregrine)的首席亞洲股票策略師雷蒙德.富(Raymond Foo)則是不同意“中國因素論”的人士之一。

    他説:“中國經常被指責是造成全球通縮的罪魁禍首,因為中國土地使用和勞動力的成本低,而且在製造業領域的生産能力過剩。儘管中國目前的通貨緊縮是個事實,但認為中國是造成全球通縮的一大因素則缺乏事實依據。”

    價格上升的跡象

    儘管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維持在8%左右,但在國家主導的製造業領域,過剩的生産能力在過去五年一直是拖累消費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

    有跡象顯示,去年中國經濟正從通縮中慢慢走出,但今年1月進口關稅的全面降低以及製造業效率的不斷提高,又使得今年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再次處於下跌態勢。

    但許多官方的經濟學家同國家統計局的姚景源一樣,都對目前持續的高經濟增長率表示滿意。中國的高經濟增長率主要是依靠外國投資和政府開支所推動的,而不是依賴於個人消費。他們認為,這麼高且持續的經濟增長率足以證明通縮從技術上講並不存在。

    在這場關於中國在持續下跌的出口價格中扮演什麼角色的爭論中,不管分析師採取什麼樣的立場,他們中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中國國內的通縮問題正開始有所緩和。

    上周由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生産者價格指數顯示,出廠價格正開始持續回升。生産者價格指數的下跌幅度已經連續8個月走緩。10月生産者價格指數下跌了1.1%。而今年2月份的時候為下跌4.2%,那是近期物價低谷中的最低水準。

    預期明年的需求將會上升,而石油價格也會更高。同時,中國為了兌現它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時所做的承諾,也會進一步清除針對外國競爭者的壁壘,這無疑會使吸引外國投資的前景更為光明。預計以上這些因素都將推動明年的價格上升。

    中國的央行也正在拿出一些對策。今年迄今為止,廣義貨幣供應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7%,而去年全年的增長率為14%。

    今年中國央行已經三次提高了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的目標值。可以認為,決策者至少已經開始採用貨幣政策來對付通縮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等待結構性改革來最終消除中國經濟在供應方面所出現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2002年11月25日


世界通貨緊縮與中國製造業
中國經濟對全球通貨緊縮的貢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