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含俄中友誼的信件  

    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精神上,俄羅斯和中國一直是近鄰。今天,俄羅斯人和中國人仍希望友好相處,共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俄中友協的工作人員常常為來自俄中各市、州和省的信件所感動。我們謹舉以下幾個例子。

    從1990年開始,俄羅斯語言和歌曲愛好者就經常聚會大連。大連市俄語研究會理事姚副教授在信中説:“我們認為,我們做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的合唱團裏有50名演員,我們希望排練好能到俄羅斯演出。”

    王先生喜歡聽俄語歌、讀介紹俄羅斯的書。他寫道;“我買了1917-1991年優秀俄羅斯歌曲集。我非常希望友協能在大連安排‘俄羅斯報刊角’,讓我們更了解俄羅斯。”

    老年人的請求,中年人的願望,年輕人的心聲與俄中關係的歷史和今天形成共鳴。

    一些人還寫信説他們特別想學俄語或漢語。布良斯克的英語教師尤裏﷓伊拉裏奧諾夫已開始學漢語,並打算在他任教的學校組織漢語小組。現在他特別希望用俄語或英語與北京人通信。舒伊地區的女大學生克謝尼婭.沃爾金娜對漢語和中國歷史文化著迷。

    薩馬拉州的大學教師阿納托利.卡涅夫是俄中友協常作記者。三年前,他有幸訪問了武漢、昆明和北京。回國後他寫了詩歌和故事《談茶杯》、《對話》和《100束中國花》,頌揚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在讀了《我的父親鄧小平》後,卡涅夫又在醞釀一首新詩。他還説,不同年代用俄語發行的《中國》雜誌很有用,因為俄羅斯年輕人對中國頗有興趣。

    一封寄自斯摩棱斯克的信是曾在中國人民軍隊作戰的姚吉清(音)老人寫的,他原名叫尼古拉.弋列夫。老人熱切希望有生之年能訪問上海,見到半個世紀前並肩為解放朝鮮浴血征戰的老戰友。

    還有一些希望通過俄中友協尋找失散親人的信件。長期以來,友協努力滿足寫信人的願望,但不總是能如願。因為有些事情比較複雜,友協解決不了,得轉給其他部門解決。然而,寫信人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情意讓友協工作人員情不自禁地為滿足寫信人的願望而奔走。(俄新社報道)

    ——參考消息


中俄:新世界 老朋友
[爭鳴]俄媒體有關中國人向俄“擴張”之爭論
回顧浴血奮戰史 不忘俄中友誼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