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浴血奮戰史 不忘俄中友誼長  

    (原題:俄羅斯-中國:友誼常在)

    俄羅斯有幾十個與外國的友好協會,但是1957年10月成立的與中國的友好協會是頭一個友好協會。

    俄中友好協會第一副主席瓦西裏伊萬諾夫説,兩國關係源遠流長,早在俄國國內戰爭時期、1918年——1920年就奠定了基礎。在紅軍裏有中國連、中國營,甚至有的團全團都是中國志願兵,他們在西伯利亞、遠東和高加索與白軍浴血奮戰。

    在俄羅斯,人們沒忘記中國志願兵:在城市和鄉村有不少陣亡中國軍人的墓地。烏拉爾維亞車站的墓就是基中一個。這是1919年為頃懷中國志願團團長、戰鬥紅旗勳章獲得者任福臣修的墓。

    中國人是如何流落到俄羅斯的,而且那麼多人,甚至能組成志願團?伊萬諾夫説,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男人被動員從軍,所以勞動力不夠用。於是沙皇政府招募了十多萬中國人到俄國的工廠、礦山和礦井做工。任福臣就這樣到了俄國,他曾經是阿拉帕耶夫斯克市中國工人事務全權代表,與妻子和孩子住在該該市。當白匪威脅烏拉爾的時候,他成立了中國工人團,與紅軍並肩戰鬥。

    任福臣犧牲後,他的妻子兒女轉道莫斯科回國。離開莫斯科之前,列寧在克里姆林宮接見了她。列寧還安排了兩個車廂(其中一節車廂坐的是警衛),護送任福臣家人回到中國。這樣做並不多餘:當時西伯利亞和俄國遠東地區還有潰敗的殘匪倡狂地活動。

    英雄的兒子任東良今天在北京生活,據我們所知,他是見過列寧的中國人中唯一健在的人。

    在俄中友好協會的歷史上,有不少講述兩國戰鬥友誼的老人。伊萬諾夫指著報紙上的照片説,這就是第88中朝旅的軍官。中間是旅長趙寶春,他左邊是朝鮮營營長金日成。

    伊萬諾夫在遠東作過戰,訓練過第88旅的中國官兵。他説,1945年第88旅與蘇聯紅軍一起在中國東北與日本關東軍作戰,然後又一起打國民黨。中俄友好協會最初的成員就是這個旅的戰士。它比俄中友好協會早成立8年(俄中友好協會將紀念協會成立45週年)。

    中國緬懷為幫助中國戰勝日本侵略者而陣亡的蘇聯軍人。中國在45個城市建立了紀念碑,中俄友好協會負責這項工作。俄中友好協會成員為尋找陣亡將士的資料也做了大量工作。1997年出版了一本紀念冊《長眠在中國》,烈士的親人和戰友可以從紀念中了解安葬烈士的準確地點。

    俄新社2002年3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