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精舍在北京流行  

    英國路透社2002年8月28日文章:迷你型房子在北京流行(作者:斯科特希裏斯/Scott Hillis)

    這種公寓很小,看起來更像是汽車旅館的房間而不像是居民住宅,但是孟友卻説他十分喜歡。

    一進門就是廚房。廚房並不是完全隔開的,只是門廳一側的一小塊空間。再向裏走兩步就進入了僅有的一個房間。房間裏的全部傢具包括一張床、一台電視機、一張沙發和一張電腦桌,擺得緊緊挨挨。

    “它是小,但是很有特色。”27歲的孟友剛結婚,正在尋找他自己的第一個“家”。

    他參觀的是Solo精舍住宅的樣板間,座落在北京南城一條林蔭道旁。它目前是北京最熾熱可手的商品房項目之一。

    Solo精舍最大的特點就是面積小,其中最小的公寓僅有18平方米。但是它卻成為了北京城內職業青年和時尚媒體談論的焦點。

    Solo精捨得買主主要是那些20多歲的青年人。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也渴望享受更多的自由。國家住房政策的放開給了他們這樣的機會。

    Solo精舍在網際網路上作的廣告便以標榜獨立生活和擁有自己的住房吸引著這些希望享受生活的年輕人。

    “拒絕把青春寄放在別人的房子裏。”

    “拒絕泡吧歸來又去了別人的房子。”

    “拒絕在別人的房子裏做愛。”

    這些字眼引起了像孟友這樣的年輕人的共鳴。

    “年輕人非常渴望個性化。”他解釋説。

    反敗為勝的決策

    Solo精捨得開發商北京興隆置業有限公司一開始並沒想到要開發這麼小的戶型。他們只是在首次開發失敗後才想到這個主意的。

    在Solo精舍推出以前,興隆房産開發的是大型高級住宅樓,每套住房的面積高達1350平方英尺(150平方米)。但是到2001年年底,他們一套房子也沒有賣出去。

    “(大戶型)公寓一點也賣不動,一套沒賣出去”,興隆公司銷售總監吳駟説,“所以在做了一些市場研究後,我們認為把它們改造成小戶型,是個不錯的主意。”

    所以原來的每一套大戶型公寓被改造成了五套小戶型公寓,每套的面積只有270平方英尺到540平方英尺(30-60平方米),最大的也不到720平方英尺(80平方米)。

    儘管最便宜的公寓售價只有16,000美元(13.6萬元人民幣),有很多人還是埋怨説Solo精舍每平米的房價在北京市最貴的。但是由於戶型小,總售價低,貸款利息也低,所以很多人覺得每月支付的房款很合理。

    “北京房價相當高,所以對於年輕人來説,薪水不高,這樣的價格還是負擔得起的。”孟友説。

    吳駟介紹説,興隆置業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北京的一次房展會上推出了Solo精捨得樣板間,其受歡迎程度令公司始料未及.

    吳駟説,兩個小時內,所有22個18平方米的小單位銷售一空,四天后所有的公寓賣出近四分之三。

    “我們預料銷售情況會不錯,但是沒想到會賣得這麼好”,他説道,“許多人告訴我,在看到Solo精舍之前他們從沒想到過,他們也買得起自己的房子。”

    售後服務才是硬道理

    迷你型公寓在紐約和香港這些國際化的大都市已經相當普及。這些城市高昂地價和眾多的人口推動的房地産市場向著這一方向發展。

    但是在北京這還是個新概念。以前國家推行公有住房政策給城市房地産建設打下了深深的程式化烙印。強烈的家庭觀念讓許多城市居民都住在寬大的房子裏。

    當然將戶型改小也必須做出一些犧牲。每套住房只能有一扇窗戶,住戶只能是用電爐灶,應為北京市禁止在只有一個通風口的住宅裏使用煤氣。

    但是Solo精舍也有補救之道。比如24小時供應熱水。這在北京是很奢侈的,大多數人都只是在家裏自行安裝小功率的壁挂式電熱水器。Solo精舍還提供寬頻上網接入服務。Solo計劃為用戶開設24小時便利店。

    “坦白説,這些都是全新的,所以我們還在摸索階段,”他説。此外,興隆置業公司還計劃于近期推出Solo二代住宅項目。

    吳駟介紹説Solo的買家多為30歲以下的白領人士,多在廣告或高科技等領域內工作。

    Solo精捨得客戶中一部分是從外地遷到北京的人,Solo使他們有了自己的落腳點。其他用戶群包括那些希望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年輕的北京人,以及那些為自己建立愛巢的年輕夫婦。

    吳駟介紹説:“夫婦們希望有他們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們可能剛剛結婚,也有可能只是住在一起,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

    中國網2002/9/5


娛樂至上:中産階級新生活
商業侵入蘇州河畔SOHO區
假風雅0R真格調?——外刊關注中國室內設計風格的轉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