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力——日本企業的新戰略(1):“上海奇跡”  

    日本《朝日新聞》2002年7月16日文章:中國力——日本企業的新戰略(1):“上海奇跡”(作者:澤路毅彥、村上太輝夫、吉田博紀)

    自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一直在升溫。對於中國未來的走向,看法雖然不盡相同,但面對世界最大的生産基地和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任誰也不能不動心。如何在自己企業的經營方針和全球戰略中利用好這種深不可測的“中國力量”?各企業的“中國力”面臨著考驗。記者赴現地採訪中,看到了日本企業對華戰略的深度和廣度。

     “上海?為何不是夏威夷”

    “渡邊婚紗”(總部京都)公司職員村地拓哉(34歲)在聽到自己的派駐地時非常吃驚:“上海?為何不是夏威夷!”作為在東京證券市場上市的大企業,“渡邊婚紗”在海外擁有多家分公司。日本的情侶去海外結婚時多喜歡選在夏威夷火奴魯魯、拉斯維加斯、雪梨舉辦婚禮,“渡邊婚紗”在這些地方都建立了分公司。而上海的只不過是“渡邊”的一家縫製工廠。

    但是,上海卻不乏顧客。僅僅兩年後,村地在“渡邊婚紗店”迎來了第1萬5千對拍婚紗照的新人。

    1993年,“渡邊婚紗”在上海設立工廠,開始面向日本生産婚禮服裝。中國的低成本給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現在工廠年産約3萬套婚紗。

    1998年春,“渡邊婚紗”在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商業街淮海路上開設了照相館。99年到任的村地擔任了照相館的第二任館長。從這時起,公司的注意力開始從中國的生産力轉向了購買力。

    從90年代中期起,中國城市的年輕人中開始流行拍攝豪華結婚照。不斷更換衣粧、髮型和背景,拍一組結婚照足足需要一天的時間。在台灣婚紗店為主流的上海婚紗照相行業,如今“渡邊”已經上升為數一數二的名店。

    一組婚紗照的收費為3千元左右。雖説上海人的收入水準較高,其費用也相當於一般人兩個月的收入。

    儘管如此,2001年光顧“渡邊”的顧客有6千對。7月份來店裏拍照的陳小姐(26歲)是一名醫生,男友周家瑜(32歲)在一家德國銀行工作。10月份結婚後他們準備移居德國。

    村地的下一個目標是推動中國人赴海外舉辦婚禮。例如,吸引中國情侶到日本的教堂舉行婚禮,並現場拍照,製作相冊。整個花費約為3萬元左右。

    “從中國變化的速度來看,這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真慶倖自己能來上海工作。”

    從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參與中國市場——將中國納入全球經營戰略。“渡邊”中國戰略的發展與日本經濟界的步伐是一致的。

    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根據本月15日公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8%。其中上海市連續10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幅度。雖然在上海獲得成功並不代表在整個中國都能取得成功,但在上海如果失敗了,在中國其他地方肯定也難以獲得成功。

    在這樣的觀念下,2001年日本企業赴上海的直接投資比前一年增長了近一倍,超過13億美元。根據日本貿易振興協會的統計,日本對華投資的40%集中在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

    今年1月,UFJ銀行上海分行與100家日本企業就新增貸款事宜進行了洽談。到了6月,該行的日本客戶數目增加到了240家。五個接待室裏經常客滿。

    過去8年裏,上海面向海外企業的寫字樓面積激增了20倍,達到600萬平方米。現在,涉外寫字樓建設熱仍在持續。

    隨著來上海工作的日本人的增多,日本人學校的學生人數從2001年4月起的一年間增加了200人,增幅達28%,幾乎每兩個月就增加一個班級的學生。隨著30多歲的日本人職員的激增,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增加更是明顯。5月份,一座新的3層校舍(9個教室)剛剛建成,但仍顯不夠,學校正在考慮將會議室充做教室。

    進入中國三年 躍升市場首位

    日本長野縣汽車音響零配件企業“宮後電子”從今年6月起開始了中國本地化生産,結果來自“先鋒音響上海工廠”的訂貨量超出預想,效益明顯。

    “恩田國際特許事務所”(日本岐阜縣)於今年3月,在同行業中率先在中國註冊為當地法人。恩田博宣所長認為:“再過3到5年,中國企業也將把自己的技術推向海外,提出特許申請。”

    今年夏天,日本著名的“SUNTORY(三得利)飲料”公司在江蘇省的第二家啤酒廠向市場推出了酒精度較低的“特爽”啤酒。40年前,SUNTORY公司進入啤酒業以來,在日本國內的市場佔有率始終在10%左右徘徊。但自從1996年進入上海市場以來,僅用3年時間就躍升到了首位。

    該公司立足於上海及其周邊的江蘇和浙江兩省。“大上海圈”的總人口達1.3億,與整個日本人口相當,如同一個全新的日本市場。SUNTORY中國總經理、現地法人代表岡田芳和(52歲)説:“五年間取得40%的市場份額已是奇跡。可是,這是在上海發生的奇跡。下一個奇跡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中國網2002/7/19


日本汽車製造商挺進華夏大地
由杜邦事例探求投資中國新方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