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域經濟掃描:長江三角洲地區  

    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中國,不同地域的發展狀況和經濟特色也大有不同。加入WTO後,中國的經濟實力日益引人注目,那麼中國各地的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本刊將帶你從七個經濟區域來了解今日中國。

    海外投資的樂土——長江三角洲地區

    從上海虹橋機場下飛機,汽車在上海和南京間的滬寧高速公路上行駛一個小時,就能到達蘇州市。蘇州位於江蘇省南部,自古以來就屬中國最為富饒的江南地區。作為蘇南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蘇州與浙江省杭州市被冠以這樣的美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但是,1993年,台灣電腦廠家“宏基”的投資者最早來到蘇州時,從上海整整花費3個多小時才到達蘇州經濟新區。當時新區周圍還都是農田,也沒有像樣的道路。

    9年過去了。曾是農田的新區已經成台灣廠商最為集中的地區。台灣企業在蘇州的投資額高達145億美元,佔台灣對大陸投資總額的1/5。2001年前10個月的海外合同投資金額達66億美元,許多城市向蘇州投去了羨慕的眼光。

    台資企業集中的昆山市

    昆山市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由於台灣企業的大批進駐而知名度大增。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節日,人們習慣回家團圓過年。而近年來,許多在大陸投資的台灣人卻沒有回家過年,而是選擇了留在當地。昆山市政府注意到這一現象,今年專門為台灣人舉辦了一台春節晚會,可是沒想到參加人數大大超過預計。原來許多台灣人把家人也接來一起過年了。

    這件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來大陸投資的台灣人意識的變化。對於大陸的濃濃鄉土意識在他們心中開始復蘇。

    昆山距離上海僅有50公里,是經濟最為發達的上海經濟圈中的新興城市,面積921平方公里,人口59萬,行政隸屬蘇州。

    雖然只是一個縣級市,昆山卻吸引了約1000家台灣企業的投資,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就有1家台灣企業,密度甚至超過台灣企業最為集中廣東省東莞市。台灣最大的100家企業中有46家在此建有工廠。截止2001年底,流入昆山的台資合同金額共有50億美元、實際金額25億美元,相當於進入大陸的台資總額的10%,超過了與台灣關係密切的福建省。昆山也是大陸唯一一個擁有台灣投資協會的縣級城市。據稱,今年台灣的銀行很有可能進入昆山。

    台灣機電企業的行業團體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每年都針對大陸的投資環境進行調查。最近的一次調查以44個城市為對象,內容涉及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社會、法律政治等五大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的蘇州、吳江、昆山、無錫,浙江省的寧波、余姚等6個城市被列為“最為推崇的投資地”。

    隨著台灣電腦企業的大舉進入,昆山已經成為筆記型電腦的一大生産基地。台灣最大的電腦配件生産商鴻海公司早在十幾年前就已落戶昆山,建立了工廠。現在其廠區面積之大足以令人驚嘆。以宏基為首的8家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家中有6家已經在昆山落戶,昆山的筆記型電腦年生産能力高達1000萬台。

    從2000年的統計來看,在大陸生産的台灣電腦相關産品已經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如臺式電腦佔45%,數位相機佔44%、電腦主機板佔45%,掃描器佔85%。而鍵盤、滑鼠、電源等技術含量較低的産品所佔的比例更是高達90%以上。

    在IT硬體生産領域,1999年台灣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但是,據台灣有關部門的統計,到2000年,中國大陸已經以255億美元的産值超過台灣,躍居世界第三。當然,該統計中不包含台灣企業在海外生産的部分,而大陸則將海外企業在大陸的生産值也計算在內。據估計,中國大陸IT硬體生産總值中的70%來自台灣企業。

    由於台灣企業對於大陸産業發展的貢獻很大,在江蘇、浙江等地,台灣企業很受當地歡迎。一些地方授予對當地經濟有貢獻的海外投資者以“榮譽市民”的稱號。許多台灣企業家的名字就被載入了昆山市的榮譽市民冊。一旦成為榮譽市民,就能作為特別代表列席市人代會,參與制定城市發展計劃和市政日常工作。此外,榮譽市民還能享受定期免費體檢等一系列優惠待遇。

    2001年春,台北市白秀雄副市長率團來大陸時訪問了台資企業集中的上海、江浙一帶,訪問後他表示:“台灣的投資環境比不上大陸。難怪有這麼多海外企業要到大陸來投資。”

    昆山市的成功並非偶然。昆山位於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上海和歷史悠久的名城蘇州之間,它充分發揮這一地理優勢,建立了中國唯一一個自籌資金建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並提供24小時行政服務,接受諮詢投訴。昆山從小的方面努力,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在昆山的這種魅力感召下,才會有台灣企業的蜂擁而至。

    誕生了國家級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的浙江省

    提到浙江,首先想到的是越劇、紹興酒和魯迅的故鄉。現在,浙江省製造業的迅猛發展也頗為引人注目。1998年,浙江製造業生産總值已佔全國的10%以上。近年來,其發展更是迅速。據2000年度的統計,532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浙江省的産量佔全國第一的有56種,第二位有109種,第三位有154種。嵊州年産領帶2.8億條,佔全球總産量的1/5。海寧年産皮革製品1600萬件,佔全國産量的1/4。

    海外企業認可了浙江的製造業能力,加快了對浙江的投資速度。2000年,到浙江省投資的海外製造業企業有1268家。

    同時,浙江省還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台州市的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是一個典型。吉利集團的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民營企業中排名第四,擁有近一萬名員工,業已成為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

    吉利最初通過銷售建材創立了基業後,年僅39歲的李書福通過多樣化經營使吉利成長為一個民營企業集團,現在的主要業務以汽車、助動車、動力機械及內外裝修材料為中心,其産品出口歐美等地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吉利還擁有臨海吉利汽車工業園、路橋助動車工業園,並在北京、深圳、南京、成都等地設有500多家專賣和服務網點。在集團下屬單位中,包含有中國吉利教育中心、吉利中專學校、吉利技工學校、豐田金盃吉利汽車技術學校等人材教育培訓機構。

    經濟環境的巨變引來移居潮

    進入新世紀,吉利集團制定了大型發展計劃——“180商戰計劃”。也就是到2010年要實現180億元的銷售目標,其中汽車佔135億元,助動車佔40億元,內外裝修材料佔5億元。

    然而,汽車産業一直受到中國政府的重點保護,迄今為止只有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的生産才被政府所認可。作為第一家民營汽車生産廠家,吉利生産的汽車並未得政府的保護,吉利的新車型也沒有登上政府的新車公告。吉利曾經一度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加入WTO後,許多人呼籲,在向海外企業開放中國市場前,首先應當向中國國內企業開放市場。在這種呼聲下,去年年底起,吉利的的産品登上了政府的新車公告,平等參與進了市場競爭。

    對於中國大陸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來自海外的視線也發生了變化。2001年,台灣的“天下雜誌”針對移民目的地的受歡迎程度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中國大陸躍升至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北美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為代表的大洋州地區。而在此之前,中國大陸從未登上過這一人氣榜。

    “到大陸工作”、“移居大陸”這樣的聲音在台灣島上正在升溫。《移居上海指南》成為了台灣的暢銷書籍,上海古北高級住宅區已經呈現出一派台灣城的景象。上海、江蘇、浙江——長江三角洲地區將是今後中國最受歡迎的地區。(莫邦 富)

    日本《世界週報》2002年4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