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縛于土地的中國農民  

    似乎就在一夜之間,中國政府猛然醒悟:國內的農業危機已經兵臨城下,片刻的拖延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於是,整個中國上層建築圍繞農業問題忙碌了起來:在今年三月舉行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農業問題成為與會代表最關心的話題,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會上表示目前讓他最為頭疼的問題是如何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國家各級領導機關就農業問題召開高級會議,高層領導頻繁下訪,與掙紮在貧困邊緣的農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國內媒體更是不遺餘力的到農村搜尋反映當地居民艱苦生活的感人素材,搞得千萬讀者一陣陣為農民的命運揪心。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你問及是什麼原因導致農業問題迅速浮出水面?人們會斬釘截鐵的回答説“因為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也就是説,由於大量價格價廉物美的外國農産品將涌入中國市場,西方高科技、現代化的農場作業將給祖祖輩輩辛苦勞作的中國農民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除了伴隨入世而來的市場競爭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隱藏在中國內部。核心的問題是農業人口和農業資源的嚴重失衡,即從事農業的人口太多,而可供耕作的土地又太少,於是造成農業生産效率低下、競爭力薄弱。世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即使將中國目前從事農業生産的人口減少一半,農業産量也不會下降。

    近年來,農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逐漸放慢。2000年是農民收入增速下跌的第五個年頭,農民平均年收入在272美元左右,僅比上一年增加了2.1%;去年,儘管農民整體收入實現了4%的增長,許多以種植棉、穀物為主的農戶的收入卻下降了。

    為了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中國政府和學術界提出了一大堆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使用更好的種子、推廣新品種、增強市場資訊的流通以及政府資助。這些方案在國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試點,但是,要想把它們推廣到全國範圍,資金不足又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治療中國農業病痛根本所在也許只能是將大量閒置的農業人口轉移到其他工業或服務業中去,讓他們進入城市或是居住地附近的縣鎮。今年3月,經合組織公佈的報告認為中國的農業富餘人口至少有兩億。國務院前發言人袁牧(音)在新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引用農業部公佈的數字指出,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其棉花、穀物、食用油和黃豆的進口將增加,還有2000萬農業人口將失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在未來短時間內解決農業問題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儘管從90年代開始,每年都有400萬多萬農業人口專行,在未來的五年之中,每年仍然至少有7千多萬人將重新進入農業。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對中國市場上的農産品價格以及農民的收入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對農業生産和就業卻未必會造成多大損害。因為一般來説,農業人口的穩定性相當強,即便農産品的價格下跌,農業人口仍然會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繼續耕作,不會很快離開。

    農業人口進入城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戶口制度的限制。而且,就算他們獲得某城市的就業權,他們在購買住房和送子女上學等方面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中國農業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北方和西北部地區的耕地嚴重不足,所有可開墾的土地都已經被利用;而南方和東南地區卻完全不同,許多當地山區仍然荒蕪一片,原本可以開墾的土地仍然閒置著。

    在人口密度極高的西部省份四川,土地的區劃規模很小。在川西平原上一個相對比較富庶的村落裏,農戶的平均年收入是4千元人民幣/戶。而每戶人家擁有的平均耕地面積還不到4畝。在東北地區,農民通常擁有更多的土地。但是,由於氣候限制,在這些土地上每年只有一次收穫,而在四川中部,農民們每年能夠收穫四次。在中國北方,水源極度缺乏。數百萬的中國農民正在貧困線上下徘徊。

    不久前,成都附近的一位專門種植白菜的農戶林晨福(音)接到了一單來自廣東的2千噸白菜的訂單。本來為成都的某家白菜加工廠供應數百噸白菜就夠林晨福忙的了,現在多了這單買賣,他和自己的同伴們更是忙的不可開交。然而,儘管需求量極大,價格卻非常低,每200千克白菜的售價僅要1美元,林晨福説,這都是由於産量過剩造成的,“白菜的産量那麼大,價格提不上去啊!”

    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強,一些農作物的價格已經開始下跌,可是國內大米和黃豆的價格仍然高於國際市場的平均水準。入世之後,北京政府可能會採取某些措施保護農民,但是卻無法保障國內農産品順利出口國外。

    儘管如此,中國的農牧業仍然不乏出口潛力。事實上,勞動密集型的中國農業、水果、蔬菜、畜牧業都擁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為了實現出口海外的目標,中國農民和轉口貿易商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建立可靠、有效的産業鏈,將産品順利送往有所需求的國際市場環節。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中心的主任張小山(音)表示:“我們必須將農業當成一個完整的行業來對待,從耕種到收穫,再到市場最後到消費者的餐桌,我們必鬚髮揮産業鏈的連續優勢。”

    説中國的農業危機已經威脅到整個國家的穩定可能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如果北京再不採取即時、有針對性的措施,恐怕就會釀成大錯。滿足地方政府和農業官員不斷膨脹的私欲往往會造成農業開支過大的假像,引起得不到絲毫實惠的農民的不滿。在中國農村許多地方,教育和醫療系統非常薄弱,難以滿足農民的需求。在惡劣的教育條件下,農民的下一代不可能成為有競爭力的人才,也就不可能在成年之後找到良好的工作。更可怕的是,在中國的中部和西部地區,艾滋病正在蔓延。

    對北京政府而言,最糟糕的消息還不止這些。而是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開始認識到中國農村的惡劣環境。CLSA Emerging Markets在最近公佈的一篇名為《中國的農村危機》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的農業局面將影響中國的經濟改革、阻礙中國實現入世承諾、威脅中國的社會穩定並且阻礙整個民主狀況的改善”。(作者:大衛莫菲/成都)

    中國與世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産品製造國。利用全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2%的人口。根據CLSA Emerging Markets報告,其世界排名如下:

    農業總體生産力:世界第一

    小麥生産及消費:世界第一

    棉花生産及消費:世界第一

    豬肉生産:世界第一

    淡水農業産量:世界第一

    美國《遠東經濟評論》2002年5月2日


中國農業必須進行大轉變
中國的赤腳律師1:解題、緣起及其他
中國的赤腳律師2:新逼上梁山記
中國的赤腳律師3:歷史不會重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